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控制COVID-19社區流行 陳建仁憶超前部署30年經驗

圖片來源:中央社

台灣今年 5 月起歷經 COVID-19 社區大流行,所幸不到半年就控制疫情,前副總統陳建仁今天在國際流行病學研討會分享,台灣成功關鍵是 30 年前超前部署建立完善疫調人員培育制度。

「第 10 屆東南亞及西太平洋雙區聯合應用流行病學研討會」今天上午揭開序幕,展開為期4天會議,這次主題為透過區域應用流行病學訓練網絡共同對抗新興與再浮現公共衛生威脅( Combating emerging and reemerging public health threats through regional field epidemiology training networks )。

來自東南亞及西太平洋雙區域及歐、美、非洲等多名防疫專家藉此交流傳染病監測與疫情調查,分享 COVID-19 ( 2019 冠狀病毒疾病)防治經驗。陳建仁致詞時表示, 30 年前超前部署建立完善疫調人員培育制度,讓台灣成功控制許多傳染病,包含 SARS 、 H1N1 流感,及 2019 年至今的 COVID-19 。

陳建仁回憶, 1980 年代台灣社區流行小兒麻痺,美國指派專家赴台培訓本土疫調人員, 1983 年台灣流行病學調查班( FETP )成立,訓練流行病學研究及疫情調查,這一群從 FETP 畢業的防疫人員,在台灣爆發 COVID-19 疫情時,發揮重要作用,他們運用知識、技能,成功控制台灣社區大流行。

台灣抗疫有成,除了 FETP 功不可沒,流行病學與公共衛生防治訓練網( TEPHINET )也是關鍵,衛福部次長薛瑞元說, TEPHINET 於 1997 年由世界衛生組織及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共同資助成立,台灣為創始會員之一,推廣應用流行病學人才培訓計畫,台灣也一直期待能將抗疫經驗分享國際。

TEPHINET 每2年舉辦一次區域性應用流行病學研討會,台灣曾於 2001 年及 2007 年成功主辦第1屆及第4屆「東南亞及西太平洋雙區聯合應用流行病學研討會」。這次研討會共計有 13 名國際知名公共衛生專家學者進行專題演講,並有 102 篇研究論文發表,其中台灣論文就有6篇。

因 COVID-19 疫情,這屆雙區聯合應用流行病學研討會二度延期,這是疫情後首度舉行。衛福部疾管署署長周志浩說,台灣「精準疫調」一直被外界視為防疫成功關鍵,希望透過這次研討會向其他國際專家分享台灣疫調設計、接觸者匡列等模式。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