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黃宗玄專欄》立陶宛再次站在歷史的轉捩點上

立陶宛總統瑙塞達( Gitanas Naus ė da )。 圖片來源:twitter.com/GitanasNauseda

近日,立陶宛(Lithuania)在首都維爾紐斯以台灣名義設立代表處,此舉引發中國政府大感憤怒,宣佈召回駐歐盟成員國立陶宛大使,並要求對方也召回駐中大使,作為抗議。然而,美國與歐盟接連聲援立陶宛的決定,並表示樂見更多國家設立「台灣代表處」。

中國10日召回駐立陶宛大使,並要求立陶宛召回駐中國大使,理由是立陶宛「允許台灣當局以『台灣』名義設立代表處」;立陶宛外交部透過聲明表示「遺憾」。立陶宛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圖取自twitter.com/LithuaniaMFA)

 

立陶宛位處波羅的海,恰巧交界於西歐和俄羅斯兩大強權間。過去,曾經被德國納粹和蘇聯共產黨接連佔領和統治,生存不易。尤其,每到寒冬的冰天雪地、糧食缺乏,更是讓人難以適應。不過,在這樣艱困環境下的人們,並未受到天然環境和後天時運的擊潰,反而更堅定地捍衛自由和民主!

事實上,在蘇聯統治下的東歐中,立陶宛是率先撐過血腥鎮壓,並於 1990 年 3 月 11 日,蘇聯解體前一年,立陶宛通過了復國法案,並成為第一個自蘇聯獨立的共和國。這一槍,震撼了包含波羅的海三國、波蘭、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亞等十七個「新歐洲」國家,進而斷開鐵幕,擁抱自己。

也因此, 2021 年的今日,立陶宛不改當年的勇敢與志氣」,在這個人口大約 280 萬人左右的國家,率先向中國說:「不!」並且,大大方方地接納台灣。「台灣代表處」,就在如此令人感動的時刻,應運而生。到底,立陶宛的這個舉措,對台灣和國際社會,傳達出什麼訊息?為什麼東歐國家在這次的台灣疫情危機下,會紛紛挺台到底?

首先,這些東歐的新歐洲國家,清楚在大國統治下的痛苦與悲哀,尤其共產黨的壓迫,更是感同身受。立陶宛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先後被蘇聯與納粹德國佔領,1944年德國敗退後再次被蘇聯佔領,立陶宛以游擊隊對抗蘇聯,一直持續至 1950 年代。這與台灣70幾年來,持續遭受中國的武力威脅恐嚇,有著相似的處境。

波蘭卡廷受害者紀念碑。銘文:「在卡廷、卡爾可夫、梅德諾耶和其他地點被害於前蘇聯1940年。」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除了立陶宛外,像是波蘭,就曾被奧地利、俄羅斯、普魯士瓜分,經歷了一百多年的亡國時期。縱使,一戰結束後波蘭復國,但在二戰時又被納粹德國和蘇聯瓜分,二戰結束後全境被蘇聯控制,成為蘇聯的衛星國,期間多次爆發起義,但每次均遭到蘇聯當局的血腥鎮壓。1989年,波蘭才回歸民主體制,建立「第三共和國」,其血淚遭遇,想必更勝台灣。也因此能彼此相互扶持、相知相惜。令人欣喜的是,當波蘭知道台灣疫情嚴峻之時,亦表示將贈予台灣疫苗,這真是最良善的循環⋯⋯。

再者,立陶宛和波羅的海三國的強項即為「科技產業」,像是立陶宛是「雷射大國」,這是由於其在蘇聯統治時期,作為軍事科技的重鎮,在獨立之後,積極和台灣或其他民主國家進行產業與科技和文化的交流,發展出自身的特色!近年立陶宛的資訊科技快速發展,2016 年產值已有 19 億歐元。2018 年歐洲的第一個國際區塊鏈中心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成立。

有趣的是,依據統計,歐盟國家中,恰恰是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這三國,對於中國的經濟依賴程度最低。無怪乎,立陶宛能夠在今年三月,毫無懸念地退出中國所主導的 17+1 合作。立陶宛外交部長格比亞魯斯・蘭斯伯格斯甚至進一步表示,北京和立陶宛之間的合作「幾乎沒有帶來任何好處」,立陶宛將和台灣進一步在經貿上緊密合作,促進與台灣的關係。可見,要脫離中國掌控的最好方式就是經濟不再仰賴中國,自然能夠「實質獨立」,真正「做自己」!

最後,立陶宛與當年一樣,起了全球秩序的全新示範,顯現出台灣和中國可以並立。立陶宛設立「台灣代表處」,本來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因為,在歐盟國中,也有許多代表台灣的辦事處。然而,過去這些國家大都以「非官方」的方式和台灣交流,因此往往稱作「台北辦事處」。

 

唯獨此次,立陶宛不只用「台灣」,還放上大大的「國旗」,甚至像是此次的奧林匹亞物理學大賽,是由立陶宛舉辦,雙雙並立的中國和台灣國旗,就是立陶宛的態度。這一種平等、尊重的價值,也是給予台灣最深的暖流。這也是為何中國政府會感到震怒,若不召回大使,就等於承認台灣、中國一邊一國,這將引起國際更多國家效法;但召回大使又凸顯其雞腸鳥肚,也引來美國和歐盟對立陶宛的大力支持,真是進退失據。顯見,立陶宛宛如新歐洲中的照妖鏡,映射出中國的偽善和噁心⋯⋯

從新歐洲的崛起,立陶宛設立台灣代表處所代表的嶄新里程碑,清楚知道自己的方向與追求,所以能在歷史的轉捩點中,做出問心無愧的選擇。當自己能夠自給自足,不再仰他人鼻息,自然就有能力幫助他人,走向更加理想的道路。

 

謝謝如此真誠的友誼,謝謝立陶宛!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