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林靜儀專欄》關於疫苗混打

圖片來源:中央社

等一下會寫很長,所以先講結論:
為什麼在其他國家人體試驗還沒做完之前要用自己身體做實驗? (還沒有收到任何人體實驗補償和說明)

之前已經說過,其他國家「開放混打」,主要原因是:

  1. 疫苗供貨不足,第一劑的廠牌還沒供貨
  2. 對第一劑接種的廠牌疫苗出現嚴重難以承受的副作用,所以第二劑只好換廠牌。

第一,現在不論 AZ 、莫德納、JJ、BNT 甚至科興國藥等等疫苗的研究都是至少完成二期,正在進行三期,接種指引的間隔幾週、疫苗效力,都是之前研究加上後來追蹤的結果。這個你不信,要信小型追縱研究和剛開始進行研究的混打效果?

第二,很多朋友問我「某疫苗是不是防護力比較差」、「抗體比較低」、「未來能不能因應突變株」?
現在的抗體濃度和防護力至少都是完成二期、實驗室和人體實驗,以及三期中的追蹤研究,半年以上甚至一年的結果,這些都讓你質疑「是不是不夠有效」了,怎麼會又覺得剛開始在研究、追蹤沒有幾個月的混打很可信?

第三,那為什麼要做混打研究?
除了剛剛提到開始混打的二個原因之外,我先問你:你記不記得每年打的流感疫苗廠牌? 你每年流感疫苗是否有混打? 想不起來吧?

當然,流感疫苗已經是技術成熟而且歷經數十年研究資料的流行病學控制政策,而且流感疫苗的疫苗技術機轉各廠牌其實差不多,所以在每年流感疫苗接種政策上,就是依照時程和病毒突變株的猜測,各合格藥廠製造疫苗,各國買了之後就開始依照高風險和特定族群接種。

簡單來說,流感疫苗也是一種「混打」。

這支造成全世界過去未來傷害的 COVID-19 病毒,現在看來會不斷突變,在全世界造成感染和死傷,所以未來「每年接種 COVID-19 疫苗」很可能跟「每年接種流感疫苗」一樣,成為各國例行的採購和接種措施。

那難道未來只能不斷的去依照第一劑買到、打到什麼疫苗來採購和接種嗎? 賣得多的廠商當然希望啦,但是我相信大家都不樂見,因為那很麻煩(而且藥廠也不希望只有別人能賺到錢)。

所以不論是科學醫學的防疫需求,或是全球流行病控制的長期需求,或是各國防疫政策的延伸,甚至藥廠彼此的飯碗,「不挑廠牌」的每年 COVID-19 疫苗接種一定會是趨勢;研究不同廠牌、間隔多久之後接種的效力和副作用,一定會是接下來的研究方向。

但不要忘了:現在全球防疫效力還不錯的這幾隻 COVID-19 疫苗的機轉不同。

因此在未來全球每年疫苗接種的銜接上,必須開啟以前沒有過 的廠牌、機轉間疫苗研究。

因為這些研究結果是明年、後年、甚至五年後(嗚嗚我真不希望這隻病毒會肆虐這麼久),全球 COVID-19  疫苗防疫政策的基礎資料。

簡單來說,武漢肺炎疫苗的混打,未來,注意,我說「未來」,未來可能是趨勢甚至常態,就像各位打流感從來不用特別記廠牌和間隔時間一樣。

但是現在,你為什麼要用自己做實驗?

有沒有發現我上面提到「未來每年全世界各國防疫的採購需求」。

為什麼希望我國能夠自己生產疫苗? 長遠的未來,我們要每年靠別人嗎?

而長遠的未來,我國難道不該努力成為疫苗輸出國嗎?

這樣看,各位或許就知道,抹黑我國醫藥生技產業的發展,其實是國家政治經濟戰略的問題了。

決定偷渡一下前年在捷克參訪時喝啤酒的照片懷念一下自由飛行的日子。拍照那位是捷克副議長。
圖片來源:取自林靜儀醫師臉書

原文出自林靜儀醫師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