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多年前的事,你如數家珍;七、八十年前的事,你卻一無所悉;一千公里外的過去,你如喪考妣; 養育你的土地,你視而不見。」
呂捷不愧是真正懂得教育的歷史名師,比許多大中小學的歷史教授與老師偉大,因為許多教授與老師常懷抱大中國情節,對中國史地如數家珍,對台灣史地則有如白痴,以致許多學生也受影響,只知中國史,不知台灣事。
無獨有偶,幾年前龍應台在歐洲新書發表會上表示,她青少年時在台灣受的史地教育,都是在講中國的三皇五帝與二十四史,以及長江與黃河等中國的大山大水。她還說 :
「我們從小被教育,這個小島代表整個中國。我們成長在一個矛盾的環境中,總是在學習我們不曾擁有的東西, 卻假裝你周圍的東西並不存在。」
她長大後出國留學,才發現這是殖民者的教育方式。龍應台之所以會這麼說,是因為她大兒子十歲時,在德國小學拿到一張他們所居住的小鎮地圖,興奮地找她一起研究,她卻覺得悲傷。因為,她小學在台灣從來沒有得到這樣一張地圖,這顯示以前國民黨對台灣人所實施的史地教育,根本是本末倒置。畢竟世界各國的史地教育,都是採取同心圓方式。
以上兩位名人所說的真是一針見血,說明我國過去以大中國為主體的史地教育是荒謬的,正確應該先了解自己生長的地方,再逐漸了解其它較遠的地方,由內而外,由近而遠,循序漸進,這也是近代心智圖的教育模式。
一位 30 歲年輕人聽了呂老師分析後說 ,從小我就很喜歡歷史,舉凡中國史與西洋史背得滾瓜爛熟,然而去年看了別人討論後,我才知道有中壢事件。因為湯德章古蹟修復,才知道湯德章這個人。這些在台灣史上很重要的歷史,我們的歷史課本竟然都沒教,是否以前執政的國民黨心虛不敢讓大家知道?中國史只要知道一些重要事件就好,不需要每個朝代都背,完全沒有意義,台灣史才是我們需要去了解的。
一位黃姓網友說,這幾天在 Facebook 參加一個「 228 白色恐怖與轉型正義」的社團,看見一個以前國府的組織叫「保密局」。竟然從來不知道有個組織叫「保密局」,但是對於中國的翰林院、軍機處、東廠、西廠⋯⋯卻絕不陌生,汗顏啊!歷史、地理不就該從生長的地方、年代瞭解起嗎?
一位林姓網友說,對岸的地理歷史,我們背得滾瓜爛熟,如數家珍,然對本島斯土,台灣有幾座山,幾條溪河,一問三不知,真是愧對先民。
一位廖姓網友說,以前咱們讀過的地理,如今都已成為歷史,而讀過的歷史,最後才發現,原來是他 X 的都變成神話故事 !
學歷史的兩個大功用,第一是鑑往知來,避免重蹈覆轍 ; 第二是了解人性,培養寬容心胸。學歷史也可以幫助我們培養出長遠的眼光,幫助我們思索今天的舉動是否正確,以及對未來的影響,然後判斷今天到底該不該做這件事情。反觀我們的歷史教育有這樣嗎?為何黨國教育告訴我們一堆與台灣無關係中國歷史,如幾千年前不知有沒有的三皇五帝,歷代專制皇朝的典章制度,還有滿清末年許多喪權辱國的條約,這些對學生有何益處?
筆者不禁要問,生在台灣,我們許多人卻對台灣過去一無所知,如 228 與白色恐怖是怎麼回事?我們的自由和民主怎麼來的?台灣在近五百年歷史上又曾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如果我們繼續延續以往本末倒置的史地教育 ,將會使許多人的國家認同造成錯亂;以為文化與血源相同的政體就該統一,卻不知基於自由民主與人權原則的政治制度,才是不同政治團體統一的基礎。我想,這就是呂捷老師想要表達的概念。
導演魏德聖已經用電影拍過兩個我們應該知道,結果卻一點也不熟悉的歷史故事,如 KANO 與賽德克巴萊,都曾造成轟動,感人至深,還有四年後將推出的「台灣三部曲」。 身為台灣人,我們應將拋棄以往以中國為主體的史地教育,改以台灣為主體的史地教育,拋去那些無關緊要的東西,抓緊真正該知道的。因為只有先認識自己的歷史,才知道自己是誰。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