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疫情對中國實體經濟造成的衝擊愈大,另一方面也促成數位經濟更快發展,有中國學者撰文表示,疫情以一種「危機」的極端方式迫使中國產業朝快速數位化邁進。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研究員劉功潤在澎湃新聞撰文表示,當前疫情令實體經濟逼近停擺的情況下,數位經濟能否「補位」,能否支撐宏觀經濟穩定,是中國經濟結構轉型成功與否的檢驗要素。
他認為,武漢肺炎(COVID- 19 , 2019 年冠狀病毒疾病)是一個契機,中國產業界會加速推進數位進程,更廣泛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雲端、物聯網等數位技術,未來產業運轉效率也會大大提升。
武漢肺炎疫情在中國肆虐,商場、電影院、餐館、旅遊景點等熱門消費場所多數都已關閉或管制;民眾隔離在家,也使手遊、直播、網購等都出現高度成長,新零售業開始運用 AI、VR(虛擬實境)、大數據、雲端、物聯網等技術於電子商務。
劉功潤說,疫情之下,傳統金融機構也推出「無接觸理財」,以支付寶等科技企業為例,目前已有超過 300 家基金、銀行、證券等金融機構在支付寶接入了存款、養老險、銀行理財等全資管品類。
此外,還有因應疫情而蓬勃發展的線上辦公、線上教育等。劉功潤指出,分析顯示,即使受疫情衝擊數位經濟增速下降 3.8 個百分點,其增速仍可達 14 % 左右,顯著高於 5 至 6 % 左右的宏觀經濟預測增速。
他說:「疫情以一種『危機』的極端方式迫使人們不得不嚴肅審視產業數字化(數位化)升級的可行性。」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