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公布入圍 評審:保證看了痛苦 但會回甘

兩年一度的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12 日公布 12 屆的入圍名單,這一次共有來自 132 國的 2384 件作品參賽。芋傳媒記者賴品瑀攝。

(芋傳媒記者賴品瑀報導)兩年一度的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12 日公布 12 屆的入圍名單,這一次共有來自 132 國的 2384 件作品參賽,角逐「亞洲視野競賽」、「國際競賽」與「台灣競賽」的大獎。其中台灣作品表現亮眼,吳梓安的「此岸:一個家族故事」入圍亞洲視野競賽、黃邦銓的「去年火車經過的時候」更同時入圍了國際競賽與台灣競賽獎項。紀錄片影展將在 5 月 1 日至 10 日在台北多場地舉行。

策展人林木材表示,雖然入圍名單公布想必「幾家歡樂幾家愁」,但非常感謝如此海量的參賽作品,顯示是台灣的紀錄片影展已經有國際聲量、並受到紀錄片工作者的信任。對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來說,如何找到自己的定位、主體性,就是要從挑出與台灣的關連、能展現台灣創作能量的作品。

「保證讓你看了痛苦,但也會回甘。」台灣競賽類從 192 件報名作品中選出 15 部入圍作品,評審李泳泉這麼跟觀眾掛保證,強調入選作品精彩可期,就盼台灣順利度過肺炎疫情,五月大家戲院見。

李泳泉表示,這次參與評審,已不像過去可以看各三五分鐘就定生死,因為許多作品不斷有出人意表的表現,讓他得好好看完,台灣紀錄片工作者的進步可觀。不但題材廣泛,包括了社會議題與生命經驗,更是形式多元。讓紀錄片的傳統人文精神得到了新生命,過去的關懷大多在「溫馨」,但現在不少作品更加的直接、讓觀眾直視痛苦並且必須有更多的反思,因此這15部作品大多讓人感到痛苦,但也會有回甘。

將在TIDF進行世界首映的有高俊宏的「拉流斗霸」與林謙勇的「買房子賣房子」,一是透過紮實的歷史研究、觀察三峽族群關係變化,去談原住民的土地正義,後者把鏡頭關注自己的父親,觀看在買房、賣房的世代差異。見證台灣社會問題的,則包括了謝欣志、陳芝安的「力爭」、詹皓中的「親親抱抱」、賀照緹的「未來無恙」等。李家驊「我兒子是死刑犯」、陳志漢「一念」、李亦軒「共生流浪」作品則探討生命議題。吳郁瑩的「阿紫」、蘇育賢的「工寮」則關注新住民與移工的處境。

此外,也有把鏡頭看向台灣之外的,盧彥中「開水喇嘛」捕捉中國四川藏人的堅定信仰、洪子健「潰爛 癒合 掩藏」更是調查二戰時日軍在東北細菌戰實驗的作品。陳芯宜、黃邦銓、蘇明彥則以充滿詩意的影像語言,回望個人經驗。

「保證讓你看了痛苦,但也會回甘。」台灣競賽類從 192 件報名作品中選出 15 部入圍作品,評審李泳泉這麼跟觀眾掛保證,強調入選作品精彩可期。
芋傳媒記者賴品瑀攝。

亞洲視野競賽從761件報名作品選出15件入圍,評審史惟筑表示,他們設法找出在議題與美學上,具亞洲代表性的作品。雖然可能受限於技術還不成熟、預算不高,但這些作品代表亞洲的創意,例如有關韓國慰安婦、泰國軍政府等,其實都是重複的題材,但創作者並不害怕再次挑戰,因為他們都拿出新觀點去切入,這是亞洲紀錄片展現的新想像。

更有像是「Ayana」跟拍有志騎馬摔角的吉爾吉斯共和國小女孩如何面對刻板性別印象、「Diary of cattle」觀察生活在垃圾堆的牛群日常,更是讓人印象深刻的短片。

從 1623 件報名作品選出 15 件入圍的國際競賽組,鄧兆旻表示,這些作品主要是處理認同、與實驗手法有獨到表現者,都在美學形式、敘事觀點上有豐富的想像力,題材也反映了當代社會人文,回應世界的種種現實。選這些作品,是要讓台灣參照世界各地怎麼前進。

例如「No data plan」是菲律賓導演以自己若身為非法移民的心境,進行一趟美國公路之旅、以色列作品「the ashram children-I am no bobd,I have no boby」面對在成長過程中,被迫送去修行後,與家人和世界發生強烈衝突的恐懼記憶。黎巴嫩「Erased,_ascent of the invisible」則自行尋找國家暴力下的「被消失」失蹤者的真相,與轉型正義。塞爾維亞電影大師馬卡維耶夫在南斯拉夫「電影黑浪潮」時期的禁片如何被文化批鬥的錄音,也將重見天日,反省自由民主的真諦。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