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兩岸獨立音樂蓬勃發展,掀起台灣獨立樂團唱腔偏「中國腔」的議論。對此,有資深樂迷認為,這只是兩岸文化交流的結果,不應過度解讀「中國腔」現象。
隨著獨立樂團逐漸成為另一股潮流趨勢,對台灣獨立樂團曲風的討論也越來越多,其中不乏對樂團唱腔偏「中國腔」的議論。所謂「中國腔」,泛指中國北方民謠搖滾旋律及歌詞的創作風格。
台灣比較知名的幾個的獨立樂團,如草東沒有派對、告五人、傻子與白痴等樂團,都曾被貼上「中國腔」的標籤。
長期接觸獨立音樂的老吳告訴中央社,中國歌手如宋冬野、竇唯等人都間接或直接影響台灣的「文青掛」樂團。但這些偏文藝風的獨立樂團,唱腔本就咬字清晰、字正腔圓,「不是歌手去模仿中國的口音」。
老吳補充,大多數的台灣獨立樂團,主要還是受 90 年代的台灣本土獨立樂團及歌手影響較大。另外,歌手伍佰、濁水溪公社樂團、閃靈樂團等「台灣龐克」樂風,也是影響台灣獨立音樂的一股重要力量。
樂評人馬世芳曾在廣播節目「耳朵借我」與來賓DJ小樹,討論台灣獨立樂團的「中國腔」現象。DJ小樹在節目中指出,大家不會批評受英國搖滾曲風影響的樂團用英國腔唱歌,因此「我們對英國腔沒有意見,為什麼對『中國腔』有意見?」
馬世芳也曾發表文章指出,樂團的「中國腔」,「只是歌者自覺最合適的唱法」。老吳也認為,台灣獨立樂團的「中國腔」現象,只是兩岸音樂文化互相交流的結果,而且「這些樂團聽久了,會發現終究是台灣樂團」。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