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G 頻譜競標將在 12 月 10 日正式開始, 5 大電信業者日前均通過 NCC 審查,取得入場券。由於 5 G 建設成本高,因此標金不宜太高也成為電信業者共識,但各業者仍備妥銀彈磨刀霍霍,準備在 5 G 時代搶得先機。
5 G 首波頻譜競標將在 12 月 10 日起跑,底價訂為新台幣 300 億元,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原先預計標金收入可達 400 億,不過在考量前瞻性、未來發展與應用性,同時尊重立法委員建議與職權,NCC 代理主委陳耀祥日前表示,將預算收入提高 10 %,達到 440 億。
由於業界一般認為, 5 G 未來 10 年的發展不會只侷限在通訊,而是垂直整合的運用,包含製造業、服務業、運輸業以至於智慧城市,都有可以結合與發展的空間。此外 5 G 是長期的規劃,初期建置成本過高進而使得商業效益受到排擠,而且可以預期第一波釋照後,後面可能還會有新的頻譜出現。因此電信業者普遍認同首波 5 G 頻譜競標的標金不宜太高。
遠傳電信徐旭東日前赴 NCC 進行競標資格審查面談,接受媒體採訪時曾提到,按照目前世界的標準和台灣人口, 5 G 頻譜標金應該不要超過 400 億元;台灣大哥大總經理林之晨過去也曾在媒體前表示,盼 5 G 競標的標金能夠合理。
一名電信業人士觀察,雖然這次 5 G 頻譜競標,各家業者都喊出了「合理標金」的宣示,但實際上要達到這個目標恐怕有些難度。
該人士指出,雖然這次競標的為 3.5 GHz、 28 GHz 與 1.8 GHz 三頻段,但其實業者們眼中首選的標的是發展最為成熟的 3.5 GHz 頻段,特別是中華電信、遠傳電信與台灣大哥大等 3 大業者,一定會盡可能的「標好標滿」,連帶也會牽動整體標金的金額上揚。
根據 NCC 規劃,今年年底的第一波競標將釋出 3.5 GHz、 28 GHz 與 1.8 GHz 三頻段,總計 2790 MHz 頻寬,其中 3.5 GHz 頻段釋出 270 MHz 頻寬,底價 243 億元、 28 GHz 頻段釋出 2500 MHz 頻寬,底價 25 億元、 1.8 GHz 頻段釋出 2 x 10 MHz 頻寬,底價 32 億元,合計 300 億元。
業內人士認為最終標金 6 、 700 億應該跑不掉,不過對比 2013 年 4 G 首波釋照,總底價是 359 億元,經過長達 40 天的競價後,最終總標金高達 1186.5 億元,較底價高出 2.3 倍左右。這樣的標金應該仍算是「合理範圍」。
參照國外經驗,NCC 這次也在原本 4 G 競標的規則基礎上修改,過去是每回合由參與競標的業者提出「報價」, 5 G 競標改為每回合由參與競標的業者提出「所需求頻寬」,當每回合提出的需求頻寬總和大於或等於供給時,將進入下一回合競價,NCC 同時將標金調升為前一回合的 1.03 倍,藉著多回合競價,讓業者提出的需求和 NCC 釋出頻寬數量趨近於平衡。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