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世界越來越亂,焦慮無力受不了?伊比鳩魯教你如何獲得「幸福」與「快樂」

圖片來源:Pixabay / 作者:Pezibear

[bs-quote quote=”現代生活使人焦慮又煩躁,2300年前的哲學家伊比鳩魯怎麼說?他說:幸福和快樂就是身體處於一種「無痛狀態」,而心靈也「免於干擾」的平靜境界!” style=”default” align=”center”][/bs-quote]

到了餐前酒時刻,你眼前出現一幅恐怖的景象:朋友們都在看二十四小時新聞臺,鎖定重大新聞快報、各種警訊通知。他們打著「隨時掌握即時訊息」的幌子,緊緊盯著手機螢幕不放,簡直是當代文明苦難和墮落的最佳寫照,而你什麼也不能做。

大家一面談論那些使人焦慮又令人欲罷不能的故事,一面激動異常地舉杯暢飲、互祝健康。這般情景非但不能引起你的同理心,反而讓你陷入憂傷,離幸福更加遙遠。值得一提的是,長久以來,你一直對張貼在街角的報紙頭版視而不見。

圖片來源:Pixabay / 作者:StockSnap

你寧願欣賞建築物外觀,或燈火通明大廳裡的一個小細節。你認為有必要維護自己的精神狀態,讓它遠離太活潑好動的螢幕、過於怵目驚心的新聞和災難性的推文。你練就八面玲瓏的功夫,巧妙避開被媒體炒得火熱的話題。不過在這裡,你降低了警覺性。這個週六夜,你被不斷更新的新聞包圍著,但你一聲不吭。

倘若告訴他們,你壓根不想讓自己徒增焦慮和煩惱,他們八成會把你看成遇事只會落跑的自私鬼。你開始忽然懷念起塞車、喇叭聲、汽車廢氣和安安靜靜的車子。它們讓你與世隔絕,彷彿更接近你夢想中的花園。如果找不到更明智的週末度假策略,只好另外找個地方避避風頭了。對於這一切⋯⋯伊比鳩魯,你怎麼說?

伊比鳩魯。
圖片來源:維基共享資源

提到伊比鳩魯學說,我們馬上聯想到討論暑假吃喝玩樂的週刊封面。由於大肆歌頌歡愉、消遣娛樂,甚至是縱欲狂歡,伊比鳩魯在後世的眼中成為生活隨便和吃喝玩樂花招百出的泰斗。

話是這樣說沒錯。但是儘管伊比鳩魯威名遠播,我們仍必須承認:其學派的弟子和嗜飲好吃的享樂主義分子是兩回事。雖然這位希臘哲人在自家花園鍛鍊思想並開班授課,對象三教九流的人都有,但他的學說離放蕩不受拘束的生活方式可差得遠哪!

相反的,他的學說是希望人們都過得好,而且不能透過隨隨便便的方式。優雅地躺在古董長椅上,伊比鳩魯試圖賦予定義的並非一種概念,而是一種生活方式。希臘的智慧是一種需要我們身心都投入的藝術。

研究哲學不是匯集各種知識,以便在晚宴上扮演知識分子,也不是要變成開口閉口都是艱澀難懂的金句達人。希臘人普遍以為,遵守紀律能讓人變得更美好、更進步,也因此活得更快樂,而伊比鳩魯更是擁護紀律的信徒。只不過他認為要得到快樂,首先得獲得平靜。

圖片來源:Pixabay / 作者:bertvthul

換言之,能充分享受寧靜、時間、朋友、思想、大自然,才不會平白被一些未經證實的天災人禍或警訊擾得心神不寧。伊比鳩魯認為,我們能從不使幸福惡化或變質的事物中找到幸福的定義。幸福意味著身體不遭受任何苦痛。換句話說,幸福就是身體處於一種「無痛狀態」(aponia),而心靈也不受紛擾,他特別用「免於干擾」(ataraxia)來表示。

身體與心靈都獲得平靜,亦即「無痛狀態」 和「免於干擾」,這是感到快樂的兩個必經途徑。

仔細想一下,當我們消化不良或知道火星人入侵地球的陰謀而嚇得全身癱瘓時,的確很難聲稱自己處在歡愉的最高點。「無痛狀態」 和「免於干擾」變成一對可愛的佳偶,是我們外出度假的良伴。不過問題是,就像所有親切可愛的朋友都得來不易,要找到它們並不簡單。

但伊比鳩魯不愧為足智多謀的人,他為了保證這個完美的「幸福計畫」能具體落實,他做了一份清單,
列出各種阻止身心達到平靜的障礙。在所有日常、週末甚至人生的最佳殺手陣容中,他立刻注意到恐懼(譯注:以伊比鳩魯的用語來說是「偏斜」(déclinaison/swerve),他提出三種原子運動。其中第三種運動是一種完全無法預料的不規則運動,他稱之為偏斜):恐懼宿命、恐懼死亡、恐懼失戀、恐懼不快樂。

圖片來源:Pixabay / 作者:ElisaRiva

我們觀察到,經過了二三○○年,除了幾個細微的差異外,我們還是在一樣的渾水中載浮載沉。除此之外,我們還因為媒體大肆渲染而更加焦躁不安。這些憂慮都被「AR擴增實境」化(譯注: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AR〕是從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 VR〕的領域中延伸出來的一項新技術。藉由投影或是攝影機的結合,將影像投射在現實中)。

所以,怎能不被淹沒?伊比鳩魯的看法很堅決,他認為脫身之道就是保持平靜。首先,我們應該好好反省自己的憂慮,細心觀察、找出原因,去掉能避免的,留下不得不接受的。另外,他試著透過縝密的邏輯分析,消除讓我們產生焦慮的原因。我們沒有理由恐懼「宿命」,因為天底下一切都聽命於各種物理現象,而且這些物理現象遠超過我們理解的範圍。

恐懼死亡無濟於事。一方面,不論如何,人都難免一死,因此坦然接受死亡比自我折磨更為可取。另一方面,我們不能擔憂那些已經不能思考、死後才會發生的事;失戀的傷痛終會趨於和緩,而在那之前最好回憶美好的時光。最後是恐懼「不快樂」,這也是伊比鳩魯最關心的一項,解決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減少對外在世界的依賴、只須一點小事就感到心滿意足、盡情享受存在的喜悅。

圖片來源:Pixabay / 作者:Pezibear

伊比鳩魯鼓勵我們珍視幸福的點點滴滴、享受所愛、把握每個機會,譬如在海邊度假的機會。我們只受簡單的欲望和平凡的喜好引導,要知道,心情和裝飾藝術一樣,從容自在常建立在非物質的基礎。當我們把全副精力放在真正的需要,而不是擺在新聞臺大量流動的資訊上,我們個人的祕密花園將變成一座宮殿,而坐鎮的主人是「無痛狀態」 和「免於干擾」。

由此而知,你應該告訴朋友們: 看太多腥羶色的八卦消息只會徒增煩惱,應該能免則免。媒體發燒和資訊爆炸引起我們沒由來的恐懼,因為我們對恐懼無能為力。我們不會去拯救擱淺在沙灘上的海豚,也不能在飛機墜毀前攔截它。任由自己被恐懼淹沒不是利他主義的表現,而是讓自己活受罪,我們非但不會變得更敏感,反而會因此被分散了注意力,不知把握此時此刻在此地的寶貴機會。

懂得保持距離、勇於打斷令人焦慮的話題、關掉廣播和電視、將手機與平板擱置一旁,就是給自己一個機會—好好體會活著是多麼奢侈的一件事。

下回喝餐前酒時,如果朋友們又在捕風捉影、危言聳聽,別悶不吭聲。借用伊比鳩魯的看法:別躲在一旁,要挺身而出、換個話題,聊聊這個禮拜讓你快樂的每一件事。

高情商哲學處方箋

  • 智慧不只是大思想家的專屬玩意兒,而是每個人日常生活都應該具備的態度。
  • 恐懼讓我們不快樂,不過我們經常沒理由地感到恐懼。
  • 幸福是把注意力放在周遭一些小事上,懂得欣賞它們,並為了我們的存在由衷感到喜悅。

[taronews-styles book_title=”人生雖然有點難,我靠哲學搞定它” book_author=”Marie Robert 繪者: Dorothy” book_translator=”陳蓁美” book_publisher=”究竟 ” book_publish_date=”2019/11/01″ book_cover=”https://cdn.taronews.tw/files/2019/11/2019-11-134.37.24.png” book_link=”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taronews/products/0010837307?utm_source=taronews&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utm_campaign=ap-201911″ book_link_text=”博客來購書” ext_link_1=”https://www.taaze.tw/apredir.html?155785702/https://www.taaze.tw/goods/11100890055.html?” ext_link_text_1=”讀冊生活購書” ext_link_2=”https://www.booklife.com.tw/%E4%BA%BA%E7%94%9F%E9%9B%96%E7%84%B6%E6%9C%89%E9%BB%9E%E9%9B%A3%EF%BC%8C%E6%88%91%E9%9D%A0%E5%93%B2%E5%AD%B8%E6%90%9E%E5%AE%9A%E5%AE%83/action-products_detail-lid-1-did-5118.htm” ext_link_text_2=”圓神書活網購書” style=”book”][/taronews-styles]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