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媒體今天刊登國際問題研究院東亞研究中心主任謝鋼的文章,謝鋼分析,剛落幕的第 2 次中印非正式領袖峰會(清奈峰會)並未改善中印貿易關係,也無解決問題的明確藍圖。
綜合印度新聞網站Rediff.com和印度時報(Times of India) 14 日刊登的謝鋼(Srikanth Kondapalli)文章,謝鋼指出,清奈峰會中的經濟議題表現得比預期差。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印度總理莫迪的第 2 次中印非正式領袖峰會 11 、 12 日在印度坦米爾那都省(Tamil Nadu)首府清奈附近的瑪瑪拉普蘭鎮(Mamallapuram)舉行,這場非正式峰會被莫迪稱為「清奈連結」(Chennai Connect)。
受到中美貿易戰、在全球金融危機下的國際市場出口枯竭、工資上漲、債務與國內生產毛額(GDP)比重過高(超過 320 %)、不良資產、房地產泡沫、中等收入陷阱等諸多問題影響下,謝鋼說,中國製造業利潤下滑 1.7 %, 9 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 49.8 ,處於景氣榮枯線以下。
文章說,多位經濟學家估計,中國的經濟成長率(GDP成長率)不到官方預測 6 %的一半,開拓像印度這樣擁有 4 億消費人口的大型市場,將成為中國經濟主要推動力。
謝鋼表示,「清奈連結」提供中國開拓印度市場和強化海上連結的機會。但問題在於,中國一直努力開拓印度市場,卻沒有向印度開放市場。過去 10 年,中印之間出現中國獲利逾 7500 億美元的貿易逆差。
他指出,雖然 2018 年 4 月在中國湖北武漢舉行的第一次中印非正式領袖峰會,中國允許進口印度的米、抗癌藥物及其他產品,但幾乎沒有彌補雙邊的貿易逆差。
此外,謝鋼說,習近平 2014 年訪問印度時承諾中國在未來 5 年將在印度投資 200 億美元;莫迪 2015 年訪問上海和北京時,中國企業宣布再度投資印度 320 億美元,但這些承諾迄今大多停留在紙上。
即使在這次清奈峰會上,中印宣布設立由印度財政部長希塔拉曼(Nirmala Sitharaman)和中國副總理胡春華領導的高層委員會,共同研究雙邊投資、貿易等問題,但謝鋼指出,雙邊並沒有訂定出彌補貿易逆差的最後期限,也沒有做出投資的決策。
文章說,鑑於中國先前承諾投資印度的 200 億美元從未兌現,對上述雙邊高層委員會只能「拭目以待」。
此外,這篇文章說,為克服出口困難,中國致力與一些印太國家推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但印度因與中國和其他RCEP參與國的貿易逆差及國內產業憂慮,對目前的RCEP結構表示保留,中國則與其他參與RCEP國家對印度施加更多壓力。
進入第 5 代行動通訊標準( 5 G),謝鋼表示,中國正力推華為和中興進入印度市場,印度產品卻沒有任何互惠以進入中國市場。幾年前,中國不准印度塔塔諮詢服務公司(Tata Consultancy Services)參與上海證券交易所軟體升級的競標,也不允許印度資訊科技(IT)公司為中國國有企業提供服務。
因此,謝鋼說,「清奈連結」雖討論了印度與中國的經濟隱憂,卻沒有解決問題的明確藍圖。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