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記者賴品瑀報導)爭議已經十多年的竹北「台灣知識經濟旗艦園區」開發案,由於將變更高達 400 公頃的農地、迫遷 3 千戶、9 千人,且恐影響當地的環境與水源,引發民間持續抗爭,7 日上午,當地自救會與環團前往環保署,要求由環保署出面將此案進行「政策環評」,把可能造成的影響做完整評估。
台知計畫在 15 年前推出,但一路遭遇爭議,進行了 11 次審查仍無結果。由於選址在特地農業區,當地陳發生、田守喜等農民,是每年十大好米的常勝軍,當地以「冠軍米」自豪。知名自然農法農民詹武龍也選在當地積極推廣,可見其農業生產條件優良,是北部重要糧倉之一。
但現任縣長楊文科 2018 年當選後,再次大力推動,此案目前在內政部進行都市計畫審議。
台知案計畫開發 62 公頃產業用地,但還有住宅區、商業區 192 公頃,總計,將變更近 400 公頃的農地。環團環境權保障基金會主張,應該先完成政策環評,再進行都計審議,但由於竹縣府不用主動展開,因此只好要求環保署出面要求進行。
環署曾主張應做政策環評 但公文寫錯反成擋箭牌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律師黃馨雯指出,其實在 2016 年,環保署曾經發函要求竹縣府做政策環評,但由於當時引用法條錯誤,而造成竹縣府至今仍以此為由不做政策環評。黃馨雯指出,環保署其實可以撤銷這一份公文,重新據正確的法條提出要求。環團今天發出「公民告知書」,若環保署之後還是沒有動作,民間就會依法進行行政訴訟。
黃馨雯解釋,此案符合「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第四條第一項中「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面積 10 公頃以上」的正面表列,但環保署當時公文寫成第二項,「不在前項者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認定」,因此竹縣府就以「經濟部認定不需進行政策環評」來拒絕辦理。黃馨雯強調,但此案要變更 400 公頃的農地,顯然符合第四條第一項,縣府實在不該繼續耍賴。
環團批「滅農圈地」 迫遷、搶水都是問題
新竹縣議員連郁婷指出,他日前已經向縣府提出建請案,要求縣府函詢環保署此案是否需進行政策環評,但縣府至今不願發文,對於竹縣府在此案扮演球員兼裁判的角色,他認為在縣議會無法出力,因此只能跟自救會站在一起,向環保署求救。
「被包圍的農地種出來的米還可能是冠軍米嗎?」新竹縣議員余筱菁擔憂,農地將在縣府的蠶食鯨吞下淪為孤島,且農地若是不保,也將失去所涵養的地下水。但目前新竹縣已是農工搶水嚴重的狀況,再加上台知案完成開發後,將每日有 6500 噸污水排放到頭前溪,再衝擊大新竹地區的民生與農業用水。
「我們想要知道到底會造成什麼影響。」璞玉自救會副會長陳義旭表示,居民擔憂台知園區將對他們的財產、工作權、文化都有很大的影響。農村陣線成員王章逸批,台知計畫實在是滅農圈地。
面臨徵收的居民,將有 3 千戶、約 9 千人,不但財產上會有損失、政府的賠償不足,讓他們只有自己再貼錢購地重蓋住所、或被迫離開兩個選擇,無法主動選擇要到哪裡落腳都是很大的精神壓力。而在這 400 公頃農地上農民,也恐怕多數也將失去繼續耕作的權利。再者,雖然縣府說會保留一些客家文物,但陳義旭質疑「人都沒有了,留下東西又有什麼用?」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