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雙城故事入圍6項金鐘 葉天倫盼OTT激台劇新火花

圖片來源:中央社

戲劇「雙城故事」今年入圍 6 項金鐘獎中,葉天倫入圍導演獎。對於「雙城故事」與 OTT 平台 Netflix 合作獲得好評,葉天倫日前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時說,期待國際影視平台與台劇激盪新火花。

葉天倫出身台北,畢業於世新大學廣電系,電視劇、電影都累積了相當的作品,如電影「雞排英雄」、「大稻埕」等,電視劇則有「愛。回來」、「紫色大稻埕」、「外鄉女」等。

此次憑著「雙城故事」入圍 6 項金鐘獎,葉天倫說,金鐘獎比較像是一個大 Party,同業同行在頒獎典禮能夠見面,聊近期彼此都做了些什麼樣的戲,這是他現在參加頒獎典禮的心情,得不得獎,倒不是那麼重要。

葉天倫父親葉金勝也是導演,從拍廣告起家,葉金勝曾以作家楊青矗作品「在室男」改編電視劇,並曾將作家黃春明作品「莎喲娜啦,再見」改編成電影,都曾在當時引起討論。

葉天倫也將楊青矗的作品「外鄉女」改編成電視劇,並且連續 2 年入圍金鐘獎,並將作家謝里法的小說「紫色大稻埕」改編成劇,同樣入圍電視金鐘獎。

葉天倫說台灣的觀眾觀影口味已改變,文學改編的作品、鄉土情懷的戲劇,都越來越受到台灣觀眾的歡迎,這幾年此種類型作品大量出現,代表的就是台灣戲劇的大方向已開始轉變。

此次入圍金鐘的戲劇「雙城故事」就是一個例子。葉天倫在「雙城故事」宣傳期的當時就說過,會拍這一部作品,是受到作家狄更斯作品「雙城記」的影響。

「雙城故事」早在 2015 年時,就獲得文化部補助,後期也有影視串流平台 Netflix 加入,葉天倫表示,這是相當開心的事情,但卻也忙碌了一輪,「我們幾乎把原本的東西,全部推翻,全部重寫」,並說因為要上到 Netflix 這樣的國際性平台,很多東西都得重新考慮。

葉天倫指出,「原本整個雙城的設定在信義區,但確定 Netflix 加入後,我不覺得在 Netflix 上會需要有一部戲來講都會的台北」,他強調畢竟全世界實力最堅強的導演、作品都在上面,因此希望能夠拿出台灣在地的特色讓國際眼睛一亮,所以把拍攝背景改到了大稻埕。

談到產業,葉天倫表示,國際的 OTT 平台崛起,對台灣戲劇衝擊大,對商業電視台的衝擊更是大,並說「商業電視台是否有未來性,我覺得主因是卡在他們覺得,這部分已有既定的觀眾」,畢竟商業電視台希望能夠留住本來的收視基本盤,因此製造產出的內容都維持一貫調性,沒有太多的改變。

葉天倫說,以前偶像劇曾有過風光的時代,收視率動輒是現在收視率的 10 倍,但那個時代真的已經過去了,現在的收視率可能連 10 年前的 10 分之 1 都沒有,「對商業電視台而言,如果一直抱著這個神主牌不放,認為這個觀眾就是基本盤」,當然會遭受相當大的衝擊。

他表示,Netflix 也有對觀眾既定的想像,但那種想像是全球性的,「Netflix 也抓的是大方向啊,但那個大方向是全球 1 億 4000 萬的收視,而且這是付錢的,每個月真金白銀的喔」,這樣的改變也讓整個影視產業再度重組。

葉天倫說,台灣的電視和電影的教育訓練是差距很大的,他舉例自己就讀的世新大學廣電系,其中的電視組與電影組所學習的拍攝技巧就差異很大,拍電視劇與拍電影間有一條巨大的鴻溝。

如今收視載體改變,以及製作方、創意方對於產出作品的品質要求都越來越高,電視與電影的界線開始模糊,葉天倫指出,「所以你看 15 年前至今,全部東西都翻過來,影視規模一直在靠近」,並坦言這是相當好的事情,兩邊的技術、產出因碰撞都不斷地提升。

此外,葉天倫提到,像 Netflix 或 HBO Asia 在參與影視製作時,都與過往台灣商業電視台模式不同,「我覺得國外平台在劇本端、創意端,重視的是你要拍什麼」,並擁有完整的製作系統,且創意、資金、宣傳的分工都相當細緻且專業,這是台灣影視圈現在所需要的。

葉天倫表示,「我希望讓台灣的這部分也健康化,以後也這樣走,我們自己的體制健全起來,這才是長久之計」,他期待不同能量碰撞、激盪,能激起火花。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