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每年約有 15 至 20 名孩童罹患惡性腦瘤,至今原因成謎,令全球腦瘤專家傷透腦筋。陽明大學和法國研究團隊耗時 5 年找出關鍵機轉,未來可望以此研發抗癌藥物。
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今天舉辦記者會發表這項成果,參與研究的陽明大學腦科所副教授蔡金吾表示,全台每年約有 15 至 20 名孩童罹患惡性腦瘤,至今找不到原因,若在轉移前就以手術切除,存活率可望高達 9 成,一旦轉移則驟降至 3 到 7 成,是繼小兒血癌之後,發生率最高的小兒癌症。
蔡金吾說,這次研究主要針對小兒最常見的腦部惡性腫瘤小腦髓母細胞瘤(medulloblastoma),發生率約占幼童顱內腫瘤的 14.5 %,腫瘤往往會堵塞腦室造成腦壓升高或引起水腦症,若不接受開刀切除或放射、化學治療而轉移,致死率相當高。過去科學家僅知小腦髓母細胞瘤和名為 Atoh1 的轉錄因子有關,卻始終找不出確切原因。
蔡金吾指出,陽明大學和法國居禮研究所耗時 5 年,利用「小腦電穿孔」技術成功追蹤小鼠小腦神經幹細胞的發育過程,在顯微鏡下成功看到神經幹細胞的癌化現象。
他表示,幼兒小腦發育期間,原始的小腦神經幹細胞會持續分裂、分化,發育成正常的小腦細胞,這些小腦神經幹細胞具有像天線一樣的「初級纖毛」,用來接收細胞的外來訊號,啟動小腦細胞製程;值得注意的是,當腦瘤細胞中 Atoh1 轉錄因子過量表現,會導致天線過度活化,以致小腦神經幹細胞大量分裂,最終造成細胞癌化。
蔡金吾說,未來若能阻斷此路徑,就有機會阻止小腦神經幹細胞癌化,導向小腦腫瘤治療的新契機。此研究日前發表在發育生物學排名第一的知名國際期刊「細胞發育」(Developmental Cell)。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主治醫師陳信宏提醒,頭痛、噁心、嘔吐是兒童腦瘤患者最常見的症狀,經常被誤診為感冒,也可能出現肢體無力、運動或寫字不能協調、走路歪斜易跌倒等症狀,提醒若孩童感冒超過 3 天仍沒有改善,甚至持續惡化,應提高警覺。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