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根雨屋專欄》當年要看日本電影?很抱歉不行

圖片來源:Pixabay / 作者:Kanenori

台灣現在是完全自由開放的社會,只要不違法,大家可以隨心所欲做想做的事。不過在國民黨戒嚴統治時期,很多現在看來理所當然的事,當時統統都不准做。例如曾經有十幾年,台灣禁止日本影片進口,你不能在電影院看到日本電影、不能在電視上看到日本節目,即便是解禁初期,還只能看到數年前上映的舊電影。

國民黨政權在 1945 年接管台灣時,日本已經統治台灣長達半世紀。因此,如何驅除台灣人的「日本毒素」,也是政府重要的施政目標,故日文馬上就被全面禁用。當時的台灣電影市場,則因台日貿易暫時斷絕,百廢待興的台灣、內戰連連的中國也難有正常的產出,而呈現一片荒蕪的慘景。

直到在台、日兩國首度於 1950 年 9 月談妥「中日貿易協定」後,台灣片商嗅出日本電影在台灣的可觀商機,開始積極引進日片。政府則為此成立日片審查委員會,嚴格審查日片進口;必須符合:有反共抗俄意識、有科學教育意識、有表現戰後政治改革而有民主意識等條件,才得以進口來台。

中華民國外交部對於中日建交的官方聲明,台灣因此與日本斷絕一切往來。圖片來源:政府公報資訊網,作者提供

而對於當時的台灣人而言,相較於國語、英語,日語還是最熟悉的語言,加上片商引進日片的成本並不算高,日片在台大受歡迎,壓縮到國片的市場,更有礙政府極力推動的國語政策,因此開始實施日片配額制度。初期以每月兩部、每年 24 部為限,平均分配給東映、東寶、大映、日活、松竹、新東寶等 6 大片商的在台代理業者。

其他已大量購入日片卻無法播映的業者,因此蒙受鉅額損失。於是政府自 1960 年起,在 6 大片商的配額外,再釋出 8 部的配額給獨立片商。但仍難以平息國內業者的不滿,政府一度想採標售制度,卻也引發日本政府的反彈。到了 1964 年,日片的進口配額分給有進口實績者、有拍攝實績者,保障國片業者得在日片的扶植下成長;1965 年進一步規定,日片只能首輪播映,不得在二、三、四輪戲院播映。

除了國內業者的反彈,國內的政治氣氛、台日關係也衝擊日片的處境。包括反日人士不斷倡議,日片應以國語配音播映;1958 年日本與中國簽署「中日民間貿易協定」,全台戲院紛紛以停映日片表達抗議;日本政府在 1963 年 3 月批准將人造纖維廠賣給中國後,台灣省電影戲劇商業同業公會也決議電請政府暫停日片進口。1963 年 10 月,中國油壓機械考察團團員周鴻慶原想向中華民國駐日大使館尋求政治庇護,因大使館已遷址,而被計程車載往蘇聯駐日大使館;日本政府事後將周鴻慶交還中國,引發政府強烈抗議,全國戲院又因此停映日片。

直到 1972 年 9 月,日本宣布與中國建交。政府也立即宣布停止與日本的一切往來,日片當然是全面禁止進口。國片也不得邀請日本演員,除非依史實需要時,須連同日本演員、劇本送審;國片拍攝之內容,不得宣傳「不友好」國家;甚至在日本拍攝或宣揚日本文化的外國影片,亦不得放映。

也因此,東映與香港「嘉倫電影」合資拍攝,並有大量日本演員的「狙擊十三」,雖以香港影片通過審查;隨因遭到檢舉,硬生生在上映 4 天後的 1980 年 12 月間,遭吊銷准演執照。

東映與香港「嘉倫電影」合資拍攝的「狙擊十三」,因遭檢舉有日資參與,在上映4天後的1980年12月間,遭吊銷准演執照。圖片來源:香港影庫,作者提供

而完成於 1954 年,於 1956 年進口來台的義大利電影「蝴蝶夫人」,在 1980 年 12 月第三度上映時,也因東寶有出資,同遭到禁演之命運。

已在台灣上映過的義大利電影「蝴蝶夫人」,因被查出東寶有出資而於1980年12月遭到禁演。圖片來源:Wikipedia,作者提供

有趣的是,原本在 1978 年底台美斷交後,台灣省電影製片協會也想仿效當年全禁日片之作法,建議禁止美片進口,所幸未獲採納。

為促使日片重返台灣市場,日本映畫製作者聯盟積極接洽新聞局與台灣片商,並自 1980 年起連年參與金馬影展。

1980 金馬影展,日方提供「望鄉」(1974)、「砂之器」(1974)、「二百三高地」(1980)、「老師的成績單」(1977)等片,大獲好評。1981年繼續推出「四年三班」(1976)、「聯合艦隊」(1981)、「鴛鴦傘」(1975)、「魔界轉生」(1981);1982年再推出「驛」(1981)、「野菊之墓」(1981)、「遠山的呼喚」(1980)、「媽咪生日快樂」(1980)。

「望鄉」為第一部重返台灣市場的日本電影。圖片來源:Eiga.com,作者提供

終於在 1984 年 1 月,新聞局同意專案進口「望鄉」、「砂之器」、「二百三高地」、「老師的成績單」等4部四片,每片准演前須捐 300 萬元作為國片輔導金,日本映畫製作者聯盟也要在日本協辦「中華民國電影節」。

台日雙方經過多次討論後決定,放映收入以日本占 80%、台灣占 20% 之比例分帳,但由日方負擔一切費用和稅金,且台北、高雄、台南、嘉義、台中、新竹、基隆、屏東等都市不得同日上演兩部首輪日片,避免影響國片銷路。

為了不搶食國片的暑假檔期,首部重返台灣市場的「望鄉」拖至 1984 年 9 月 28 日才上映;「二百三高地」則因是日、俄兩國在中國領土作戰,「損害國家利益或民族尊嚴」,後以「魔界轉生」替代。新聞局還在 1987 年 2 月進一步將「二百三高地」裁定為禁片,終在片商刪減部分片段後,於 1987 年 8 月認列為普遍級。

因為首波日片專案進口獲得空前成功,新聞局在 1986 年 4 月宣布以標售的方式專案進口 6 部日片。1986 年 8 月的標售結果,共獲 8915 萬元標金,遠遠超乎預期;其中,因看好東映的「新里見八犬傳」(1983)在日熱賣,長期推動日片進口的張雨田,以勢在必得之決心,分透過所屬的中國育樂公司、富億公司,各以 2288 萬元標下東映的兩部配額,並立刻安排在當年 9 月 28 日上映「新里見八犬傳」。

「新里見八犬傳」是當年被寄予厚望的日本電影,但也是日片在台灣由升轉衰的分水嶺。女主角藥師丸博子1986年9月來台宣傳時,還不能說日語,只能用英語應答。圖片來源:Eiga.com,作者提供

「新里見八犬傳」的女主角藥師丸博子也應邀來台宣傳。不過當時的電視台,還沒對日語解禁,所以不會說中文的藥師丸博子在節目上只好用英語應答。

然而在大環境急遽變遷下,第二波日片專案進口其實是叫好不叫座。雖然「新里見八犬傳」開出好票房,但也只稍高於得標金。另以 1000 萬元得標而推出的「愛的物語」(1984)、以 1650 萬得標而推出的「聯合艦隊」,均入不敷出。剩下 3 片的得標業者也紛紛退回標金。

新聞局接著在 1989 年 4 月敲定第三波日片專案進口 10 部,這次改回繳交輔導金的方式,但輔導金從原定的每片 300 萬元,降至 150 萬元。1991 年 3 月敲定第四波日片專案進口 30 部,輔導金再降至 50 萬元。1992 年 5 月敲定第五波日片專案進口 35 部,輔導金再降至 10 萬元。1993 年底辦理第六次日片專案進口 35 部。

由於這樣的專案進口模式,顯然無利可圖;許多電影的盜版錄影帶早在國內流通多年,6 波共 120 部的配額最後僅進口 53 部。加上各領域的禁日令早就陸續解除,台灣也有加入關貿總協(GATT)的壓力。新聞局索性在 1994 年 9 月全面解禁日片。

想想論壇授權轉載,原文標題:【當年不能做的事!】你不能看日本電影。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