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何謂真實 楊力州:紀錄片是參與式的真實

圖片來源:中央社

費時 10 年,導演楊力州跟拍布袋戲大師陳錫煌的紀錄片「紅盒子」受到矚目。楊力州談到他拍紀錄片的哲學時說,紀錄片中他不會隱藏自已的觀點和存在,因為這樣更貼近真實。

第一屆英國台灣影展 4 月 3 日至 14 日登場,楊力州成為首屆英國台灣影展選映紀錄片導演。他接受記者訪問時表示,自已原本是學美術的,是名美術老師;但他對拍紀錄片產生興趣,辭職報考南藝大音像紀錄研究所,重新學習拍攝紀錄片。

他一開始學習非常古典的紀錄片拍攝手法,就是導演要像「牆壁上的蒼蠅」一樣,不要讓被攝者意識到他的存在。但這麼多年拍攝下來,他發現自己沒辦法變成蒼蠅,沒辦法做到忽略自己的存在。

「紅盒子」中,楊力州以擺放著戲神「田都元帥」的紅盒為貫串全片的骨幹,回顧亦宛然創辦人李天祿的長子陳錫煌(從母姓)的從藝之路、與父親李天祿的父子關係,也記錄他寶貴的掌上功夫。

他說「紅盒子」的中文片名就是「紅盒子」,這個片名早在開拍時就決定,英文片名原本計畫直譯為Red Box,但拍到後來發現父子關係為重要命題後,就決定英文片名改為Father,更貼近紀錄片的核心精神。

同樣命名原則沿用下來,「紅盒子」今年 11 月將在日本上映,日文片名將是直接了當的以「父」一個字為片名。

楊力州的多部紀錄片都前進院線,「拔一條河」、「紅盒子」等片更是有極好票房,在台灣的紀錄片圈子實屬難得。不過,他的紀錄片也常受到學界「一點也不客觀」的批評。

在前往八八風災災區拍攝「拔一條河」之前,他拍片時雖然也會表達觀點,但有意無意會把自己隱藏起來,但在「拔一條河」中,他非常刻意讓觀眾看到他的存在。

楊力州回憶,當時災區沒什麼地方可去,附近唯一的「夜店」就是 7 – 11 。他在那裡讀到英國作家狄更斯的話,「這是最壞的年代,也是最好的年代」。

他看到時覺得是胡扯,「最壞的年代就是最壞的年代,怎麼會是最好的年代」,但後來他懂了,如果有參與,最壞的年代就會變成最好的年代。

他說:「參與就變成我接下來拍的每部紀錄片非常重要的角色。我再也不諱言讓觀眾知道我的存在,我也不會把自己隱藏起來。所有記錄的行為,都是一個參與的過程,這是我拍紀錄片的哲學。」

這樣的觀點和做法引起很多批評,很多人都認為紀錄片就是應該要客觀、公正。楊力州說:「但誰能告訴我,什麼才是絕對的真實?這世界上有絕對的真實嗎?」,紀錄片是一連串被選擇出來的真實,為什麼拍這裡,不拍那裡?為什麼剪這段,不剪那段?

他指出,紀錄片非常重要的是導演站的位置,這代表了導演的觀點。

事實上,當他詢問被攝者問題時,就決定了態度,雖然他大可以把自己剪掉,把態度隱藏起來,「與其如此,我倒不如讓每個閱聽者看到我的態度,我覺得這會比把我隱藏起來更貼近真實。」

在「紅盒子」中,他的觀點就是陳錫煌,就是這對異姓父子(李天祿與陳錫煌)中的大兒子,陳錫煌在這個家族裡是一個如此邊陲的人物,「我想把這部紀錄片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放在他身上,這就是我的觀點。」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