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美合作的福衛七號衛星,預計 15 日送往美國的發射場準備發射。科技部指出,福衛七號將承接福衛三號的氣象觀測任務,未來將可提供更精準的天氣、颱風、強降雨等預報。
科技部上午在行政院會報告「福衛七號發射整備現況」,行政院發言人 Kolas Yotaka(谷辣斯.尤達卡)轉述,行政院長蘇貞昌在院會中表示,福衛七號發射是台美科技合作及台灣太空科技發展的重要里程碑。可促進台美雙方實質合作及科技外交,未來所觀測的氣象資料,對於提升農業、水資源規劃、颱風路徑預測精準度,促進國際科研合作,以及發展本土太空科技產業,都有實質效益。
蘇貞昌指出,人類史上第一張黑洞的照片,昨天晚間在台、美、日等 6 國公開。 8 座電波望遠鏡,台灣就負責建造或營運其中的 3 座,顯示台灣在天文科學發現上的努力且占有一席之地。
蘇貞昌表示,隨著 2017 年福衛五號的發射,台灣太空科技能量屢屢突破,同時奠定台灣自主發展的良好基礎。他上任後批准的第一份公文,就是第三期「太空科技發展計畫」,預計 10 年投入新台幣 251 億元,要達成「尖端技術養成」、「太空人才培育」及「太空產業擴散效益」三大目標,彰顯台灣對太空科技發展的重視。透過太空科技的發展與運用,不只在國土上,更要從太空中守護台灣,保衛國人生命財產安全。
國家太空中心主任林俊良出席院會後記者會時表示, 2006 年發射的福衛三號衛星迄今已服役將近 13 年,除役年限將到期;因此規劃福衛七號衛星計畫,以銜接福衛三號的氣象觀測任務。
林俊良說明,福衛七號為台美大型國際合作案,由台灣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太空中心,與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簡稱 NOAA)共同執行。台灣負責設計衛星系統、建構地面操控系統與資料分析平台,美方負責提供衛星上的 3 項酬載儀器及發射載具等。
林俊良指出,福衛七號衛星是一個星系,由 6 枚衛星組成,目標是提供南北緯 48 度內的氣象資料;未來福衛七號發射後,提供的資料量為福衛三號的 3 到 4 倍,且量測資料不受陸地或海洋的地形限制,也不受天候影響,將可提升天氣預報、颱風風場預測、強降雨等預報的準確度。
他說,現在福衛七號的發射準備作業已進入最後階段,預計 15 日由華航貨機運往美國, 16 日抵達佛羅里達州卡那維爾角空軍基地的發射場,發射載具為獵鷹重型火箭。至於發射時間,因美國方面還有前置程序,正在等待美國通知。
科技部報告指出,預期福衛七號帶來的效益,在政治面可促進台美實質合作;外交面上,將可進行科技外交,維持福衛三號建立的氣象資料國際地位,帶動台灣與歐盟、日本和東南亞各國的氣象合作計畫;此外並達到發展本土化資料處理及應用系統、精進台灣區域劇烈天氣預報、監測太空天氣、協助氣候變遷研究等。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