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廚餘養豬戶轉型 農委會:美味黑豬不會消失

圖片來源:中央社

政府為防範非洲豬瘟,鼓勵廚餘養豬戶轉型,有豬農擔心黑豬改吃飼料有損風味且不敷成本,以後黑豬會減少。但農委會今天指出,黑豬肉供應量可維持 6、7 成,還有改良黑豬可選擇。

由於中國的非洲豬瘟傳染管道之一是廚餘,農委會保護國內養豬產業,防範未然,6 日宣布,使用廚餘養豬的豬場,若不符合蒸煮規定的,1 週內要申請符合規定,否則就要改餵飼料(每頭飼料全額補助新台幣 2200 元),或退場(每場離牧補助 30 萬到 617 萬元)。

根據農委會調查,約有 65 萬在養豬隻使用廚餘餵養,黑豬就佔了 50 萬頭。在養豬業界,黑豬成多以廚餘飼養,才不會長太多肥肉,但是可食用率低,所以養久些增重,成豬時間較久而需要考量降低成本。

農委會畜牧處家畜生產科科長江文全今天說,白豬的飼養成本為每公斤 55 元,以每頭 124 公斤計算,約 6800 元。黑豬每公斤成本少 10 到 15 元,若改成餵飼料,每一頭成本要多 2200 元,對比原本每頭成本 5500 元,成本增加 4 成。

江文全表示,國產溫體豬肉有白豬肉、黑豬肉,風味幾乎都優於進口豬肉,也比較不腥,口感佳,老饕、客家人比較偏愛黑豬肉。

他指出,在養的黑豬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佔大多數養的接近土黑豬品種,適合餵廚餘,但是屠宰率(可供食用部位)只有 5 成,所以要養 1 年,比白豬的 7 個月久,藉此讓可用的屠體比較充足,也因此提高肉的熟成度,風味更佳,沒有所謂的豬味,並且有嚼勁。

另一種飼養數量較少,由農委會畜試所培育的改良黑豬品種。獲頒過十大神農獎的鄭育松就是飼養改良黑豬,已經做到外銷香港等地。

有的豬農認為,黑豬改餵飼料,風味變差,而且肥肉過多;江文全說,改良品種的黑豬,餵飼料卻不會快速長肥肉,而且屠宰率跟白豬一樣有 7 成 8 之多,養 7 個月就可以上市,也具備黑豬肉的風味及口感優點。

目前農委會和縣市政府鼓勵廚餘農豬戶轉型,如果繼續使用廚餘,必須符合蒸煮規定(高溫蒸煮達中心溫度攝氏 90 度以上,至少 1 小時),不然就要改成餵飼料或離牧,以落實防疫。

江文全強調,目前 357 場符合廚餘蒸煮規定的業者,就養了 33 萬頭黑豬,占所有黑豬(約 50 萬頭)的 6 成 6,規模都是 1000 頭以上的大型業者,只要市場有需求,都會再擴充飼養頭數,他們提供市場的黑豬肉只會更多、不會減少。

他還說,再加上還有 1155 場輔導轉型的業者,也會有一些業者改用飼料養黑豬,所以老饕不用擔心未來沒黑豬肉可吃。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