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6大常見登山事故 營建署彙整應變方式

圖片來源:中央社

近期直升機頻繁出勤處理山域事故,投入的搜救人力與資源相當可觀,讓救難人員疲於奔命;營建署彙整 6 大常見登山事故及應變方式供山友參考,呼籲做足事前準備,避免事故發生。

營建署發布新聞稿表示,山友若在山區活動時遇到意外事故,首先要保持冷靜,評估狀況是否可透過休息、醫護處置或同伴的協助加以排除;其次,可請附近其他登山隊伍就近給予協助,將有限的救難資源留給最需要的緊急事故。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也統整高山症、失溫、抽筋、扭傷、墜崖、迷途等 6 大常見的登山事故以及應變方式,讓民眾知道遭遇山域事故時,要如何評估現況,並選擇適當的應變措施。

玉管處指出,發生高山症時,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儘速下撤,降低海拔高度,預防方法包含放慢海拔爬升速度、充分休息保持良好體能;若開始失溫,會有畏寒、手腳冰冷、全身顫抖等症狀,嚴重時會意識不清,處理原則是儘快提升體溫,給予保暖衣物、睡袋或熱飲。

如果抽筋,應按摩並緩緩伸展患部,補充鹽分水分並休息,直到疼痛解除;扭傷的話,若還能行走,可請隊友分攤背包重量,減輕負擔,然後使用登山杖等助行工具慢慢下山。

若有人墜崖,先確認生命跡象及傷勢,判斷同行隊伍是否有救援裝備及能力,若無法自行處理,務必通報求援,避免強行救援反而造成二次山難。

最後,迷途是救援難度很高的山難類型,因為失蹤者的位置經常難以判定,如果要避免在山區迷途,不要任意脫隊或單獨行動,且入山前,要將詳細的行程路線告知山下留守人員,不幸走失時便可縮小救難人員的搜尋範圍,提高獲救成功率。

玉管處表示,在山區迷途時,應慢慢沿原路往回走,尋找正確的路徑,如果找不到路徑或是無法往回,則待在原地或就近尋找遮蔽所休息,並在開闊處使用鮮豔色彩的衣物等標記或吹哨,製造容易被尋獲的信號;千萬不要沿溪谷下切尋路,以避免墜落或卡在難以進退的岩壁上。

玉管處說,分析過去的救援案例,山域事故的發生大多是因體能不堪負荷、路況環境不熟悉、裝備不足或操作方式不熟練所導致,因此事前的充分準備可以大幅降低山域事故發生的機率,建議民眾登山前,要做好體能訓練、行前對於路線的確認與沿線路況的資訊蒐集、攜帶適當的野外裝備並熟悉裝備的操作方式;另外,登山是團隊活動,避免脫隊單獨行動,也能有效防止事故發生。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