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用科學數據分辨排灣族公母石 入圍原民雲端科展

圖片來源:中央社

排灣族用頁岩石板蓋石板屋,代代相傳的敲擊辨聲及顏色分辨經驗,長榮百合國小 4 名小朋友利用積木當平台讓彈珠撞擊石板,用科學數據分辨公母石,入圍今年的原住民雲端科展。

圖片來源:中央社

位於屏東瑪家鄉禮納里永久屋基地的長榮百合國小,學生以排灣族居多,校方在傳統文化課程裡,由耆老帶著小朋友學習排灣族傳統的石板屋及石板芋頭窯搭建。耆老告訴小朋友石板有公、母之分,公的石板密度高較堅硬用來舖設地板及支撐用,母石板堅硬度沒那麼高,用來蓋屋頂,而傳統分辨公母石板則利用敲擊出的聲音及顏色深淺分辨,需要累積相當的經驗。

但是,一塊石板不一定全是公或母,公的較多母的較少,列為公石;母多公少列為母石。小朋友們利用耆老傳授的方法,總是挑錯公母,挫敗感讓 6 年級的葛洪毅不禁想問「標準到底在哪裡」、「是不是能用更科學的數據取代傳統的辨聲經驗」,葛洪毅的疑問成了長榮百合國小參加第 9 屆原住民雲端科展的題目。

在指導老師胡恆驥與張劭永的帶領下,挑選 3 名有意願參與實驗的 5 年級女生曾怡瑄、高若亞及山妮一起進行實驗,並由耆老峨塞.達給伐歷協助。

張劭永說,一開始小朋友利用木棍及不同人敲擊石板來測聲音的頻率,但同一塊石板不同力道聽出來的聲音有差別;最後,想到利用學校裡的積木當平台,讓彈珠從平台滑下敲擊石板,才有了一點成果。

胡恆驥說,小朋友利用彈珠測試後,發現任何高度落下彈珠敲擊石板的音頻都相同,公石板的音頻在4000至 5000 赫茲,母石板的音頻在 3500 至 3700 赫茲。

耆老們要花許多年的學習才能分辨石板的公母,這批 AI 世代的小朋友用科學數據讓自己能夠輕易分辨,隊長葛洪毅更發想,未來能發明機器,很快就能把公母石挑選出來。校長陳世聰表示,雖然沒得前 3 名,但國小 50 多件作品參賽,能獲入圍 11 件作品之一,邁步就是學習。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