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研究:父母鴉片類藥物成癮 子女6歲前死亡率高

圖片來源:Pixabay / 作者:qimono

國衛院今天公布研究發現,父母一方若是鴉片類藥物成癮者,子女 6 歲以前的死亡率比一般族群高 2.3 倍,意外傷害、死因不明者則為 4.2 倍;若母親為成癮者,對子女影響更深。

國家衛生研究院神經及精神研究中心合聘研究員陳娟瑜上午在記者會表示,母親懷孕期使用毒品不僅傷害胎兒的健康,相關的傷害及影響可能延及至出生後的成長,包含幼兒入學前死亡增加、不良懷孕結果(如早產)和1歲前的健兒門診使用偏低。

陳娟瑜的研究團隊發現,父母一方若是鴉片類藥物(如海洛因)成癮者,子女6歲以前的死亡率比一般族群高出 2.3 倍,非自然死因(如意外傷害、死因不明等)則為 4.2 倍。

其中,母親的影響尤其大,研究發現,如果母親是鴉片類藥物成癮者,子女死亡率為一般族群的 3.9 倍,高於父親為鴉片類藥物成癮者的子女死亡率為 1.7 倍。這個研究成果今年 2 月刊登於藥物依賴領域的期刊「癮君子雜誌」(Drug and Alcohol Dependence)。

陳娟瑜表示,毒癮危害問題不只出現在台灣,根據美國 2006 年針對鴉片濫用的跨世代傷害研究也顯示,新生兒戒斷症候群案例逐年上升,且兒少保護的社會服務(如機構安置等)需求也急遽增加。

至於台灣每年的毒癮寶寶數量,陳娟瑜說,此次研究取樣為 2006 年至 2009 年接受美沙冬替代療法的成癮者,在這幾年間,就有 3000 多名毒癮新生兒出生,尚不包括沒接受替代療法、安非他命等其他毒品成癮者或酒癮者,顯見有相當大的黑數。

藥癮者子女是一群隱藏的受害者,陳娟瑜說,政府的介入對於這些無辜下一代的幫助極為重要。根據聯合國毒品犯罪辦公室有實證依據的藥物使用與傷害預防報告指出,家庭層面的介入,包括進行孕期與子女出生第一年的居家訪視、針對藥癮及酒癮孕婦進行治療、安排親職教育等都有相當的成效。

國衛院研究團隊建議,政府應重視有毒癮的育齡婦女需求,提供產前及產後的醫療追蹤;按發展階段評估藥癮者子女的醫療及社會服務需求,包含第一年的定期健康與發展評估、提升醫療專業者的相關意識(尤其是小兒科、家醫科、精神科),以及社福資源的挹注與分配等方式。

衛生福利部心理及健康司長諶立中表示,守護成癮者親子需要跨單位的合作,如成癮者的產檢議題,過去確實鮮少被關注,且因毒癮寶寶的問題複雜,需要跨科別的協助,一般婦產科未必有足夠資源,將來可朝指定醫學中心成立友善成癮者的產檢門診方向前進。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