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軍事學者柯瑞傑(Roger Cliff)今天說,兩岸軍力失衡且朝向中國傾斜,但若美軍在必要時派兵介入台海,他不認為解放軍現在有能力於短期內占領台灣。
華府智庫全球台灣研究中心(GTI)下午舉行兩岸關係研討會,專研解放軍軍力的柯瑞傑,目前在非營利研究與分析機構 CNA 擔任資深研究員。他針對兩岸及美中軍力比較,作出上述表示。
柯瑞傑說,壞消息是台海兩岸的軍事力量失衡,且向中國傾斜;好消息是,若必要時美軍介入台海,他不認為解放軍已有能力在短期內占領台灣。
柯瑞傑提醒兩點:一是儘管美軍當前對解放軍仍具優勢,但不代表一旦兩岸有戰事,美國就會介入與中國開戰,也不代表台灣可完好無缺。第二點,即使中國知道軍力不如美國,解放軍在特定情況下,仍可能攻台。
他還說,美軍優勢會隨中國實力上升而漸減,不過,預估 2030 年前,解放軍軍力仍不會超越美軍。
柯瑞傑指出,中國決策者攻台可能有的想法,一是中國自認有能力可延遲美軍介入的時間,足讓解放軍擊敗台灣。第二個可能是認為,解放軍在擊敗台灣前,台灣民心就已潰散。第三個可能性就是中國認為美國不會出兵。
他說,最擔憂的是,即使上述三個可能性都不是真的,關鍵仍在中國領導人如何面對來自國內的壓力,最有可能的作法就是拿台灣當宣洩出口,「即使他們(北京)也預料到攻台會失敗」。
他表示,外界不認為台灣軍力能擊敗解放軍,但這不代表台灣提升自衛能力就不重要,尤其在解放軍採取「反介入/區域拒止」戰術上,台灣須維持一定自我支持能力,要能等到美國趕赴台海。
會後,中央社記者詢問,如何建議台灣在自主防衛上列出優先順序,他表示,台灣得說服世界相信,台灣是願意且信守自衛承諾的,而台灣的戰略應有連貫性且全方位的思考,而不是當空軍報告要買飛機,就決定買飛機,海軍說要船艦,就買船艦,台灣須有全面且整體的戰略思維。
以台灣表達希望購買 F-35 戰機來看,這是否是必要且有效的防禦投資,柯瑞傑指出,他不認為 F-35 在提供防禦能力上是必要的。台灣要思考的是,預算有限的情況下,買 F-35 會排擠哪些武器系統的升級?他說,台灣想加強空域防衛,可思考優化飛彈防禦系統,他知道美國在這方面已給了相當多建議,像是移動式地對空飛彈系統,這樣的投資較便宜,且比戰鬥機空中對抗有效率。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