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中國放寬台生標準 教育部談對策

圖片來源:中央社

陸為加強台生赴中就讀意願,中國今年將大學免試申請門檻放寬至學測均標,除教育部直屬、省部合辦的大學外,今年不少省市地方大學也加入招攬台灣學測生,學校大幅增加至 307 所。

對此,有大學擔心可能衝擊台灣高教招生,有台生認為雖然有助於增加就學機會,但因為仍希望念好學校,因此誘因不足。

根據中央社採訪教育部次長姚立德,表示和留在國內就讀大專的高中生相較,赴中唸書的台生比率並不高,且教育部目前僅採認中國約 150 多所大學的學歷,提醒有意赴中的學生要留意學歷採認問題。

姚立德提到,台灣高教過去一直很努力,近幾年更針對產業發展或社會需求去調整,如政府要發展「5 + 2 產業」,高教深耕計畫就要求各大學培育產業所需的人才,因此學生留在台灣唸書也會有優勢,未來就業較不會有產學落差或銜接問題。

對於台生到海外求學,姚立德認為,有助於培養國際移動力,而教育部要做的就是強化大學的教學研究環境,讓這些海外學子學成後願意回到台灣學界服務。此外,教育部也和科技部密切合作,透過玉山青年學者、哥倫布計畫等,提供工作機會、薪資和研究經費,希望吸引海外學子回台貢獻。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校長張清風認為,中國確實投入很多資源在高教上,因此學校越辦越好,也非常國際化,這幾年進步很大,台灣的高教一定要有重大投資,才能展現特色和國際化。

跟中國相較,張清風指出,台灣的教育投入還是不夠多,「沒有子彈和人家拚」,高教是要培養未來的人才,但台灣在教育上的投資不足,可能影響台灣 30、50 年後的發展,光是學校努力還不夠,政府也應投入更多資源在高教上,只要台灣高教做得好,就不用怕中國搶學生。

實踐大學校長陳振貴則認為,中國放寬台生的免試門檻,學校數又增加,難免對台灣高教招生產生衝擊,但實際影響可能沒有想像中大,主因是現在兩岸仍不允許互相招生宣傳,台生對中國學校認識有限,相信多數學生仍傾向留在台灣。

時雨高中陳姓學生指出,自己有計畫到香港、澳門或中國等地的大學唸書,以中國為例,會希望自己以較高成績錄取一流學校,因此中國放寬免試成績標準,對自己來說,並沒有明顯誘因。

延平高中林姓學生表示,自己的外文不是很強,如果要到海外唸書,中國是考慮選項之一,中國的學校放寬免試成績標準,對台灣學生來說多了些機會,但自己仍希望到較好的學校就讀,因此不會考慮地方的大學。(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