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印度少年遭雇主操控 12 年 台志工助圓夢

圖片來源:中央社

志工黃暄惠到印度服務,遇見一名被無良雇主控制長達 12 年的少年,黃暄惠教他英文,陪他練習對話,希望圓少年出國演電影的夢;這是伊甸基金會海外志工的真實案例分享。

伊甸基金會日前舉辦「伊群人咖啡館」分享會,邀曾到海外服務的志工分享經驗,希望號召更多人加入伊甸服務學習營隊的行列。

今年就讀東吳大學英文系四年級的黃暄惠曾隨伊甸到印度服務,她分享經驗時說,唯有親耳聽見孩子們的故事、親身進入他們的生活,那些孩子的現況所帶來的震撼,才打破她以往對「童工」或是「海外志工」的想像。

黃暄惠在印度遇見一名 18 歲青年,他 6 歲那年被拐騙,後被無良雇主操控 12 年之久,幸好已被救援組織救出。但少年的成長過程非常辛苦,低薪、動輒被雇主打罵,沒有童年,也不敢有夢想。少年的夢想是當一名演員,但惡劣的現實環境不允許。

黃暄惠教他簡單的英文,盡可能陪少年練習會話,希望少年能把英文學好,以後出國演電影。雖然她的付出很微小,但她給的不只是陪伴,也是一個改變的可能,讓少年有談論夢想的勇氣和自信。

另一名海外志工黃翔靖,從小就很喜歡幫助人,從高中就持續參加服務性社團,也到基金會當志工,幫助早期療育兒童,大學也選填特殊教育系,想幫助更多孩子;但時間久了,黃翔靖開始有些疲乏,心中一直有股聲音,想要突破既有的助人模式,找尋其他可能。

黃翔靖打工自籌新台幣 3 萬元旅費,到泰北「滿星疊」村當志工,帶當地努力戒毒的居民與他們的孩子上課,他和志工伙伴設計課程,教當地孩子用樹葉作畫、認識植物的光合作用;他們雖然語言不通,但靠著比手畫腳和眼神的交流也能溝通。

黃翔靖說,海外志工不只是幫助當地人,也是了解自己、幫助自己成長的過程。他在泰北待了 15 天,最大的收穫是內心的突破,付出時更有自信,「自己更有能力幫助別人」。

若有意到海外當志工,黃翔靖建議,一定要想清楚到海外要做什麼,希望給當地人什麼幫助,且最好曾在國內有服務經驗,不要聽到海外就覺得可以出國玩,若心態沒準備好,海外志工可能會是一場空。

伊甸基金會服務學習營隊為讓民眾能更了解志工服務學習內容,將於 4 月 15 日、21 日、22 日分別在台北、高雄及台中舉行說明會,相關資訊可上網查詢。(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