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標籤
黨外
《陳增芝專欄》黨外?反台親中人士真是忝不知恥
非國民黨的從政人士,包括無黨、民社黨、青年黨,雖非全部,但舉凡被歸類勇於批判、反對政府者,即被稱為「黨外」。
因此,「黨外」這個名稱,自始就隱含嘲諷蔣介石要求的「黨外無黨」。
《陳增芝專欄》你有聽過高票當選人,卻提起「選舉無效」之訴的嗎?
戒嚴體制時期,國民黨作票的乖張程度,過去有長輩耆老的口述,近年來開始也有專書。每每有發展中國家出現選舉舞弊,對於作票的手法與情節,台灣網友都驚呼是有請國民黨去授課嗎?
《李筱峰專欄》燦爛的星辰——石錫勳
1923年「臺灣議會設置請願期成同盟會」成立,石錫勳被選為專務理事。同年底爆發「治警事件」,石錫勳被捕。最後被判罰金百圓,成為治警事件被判罪者最年輕的一位。
《邱萬興專欄》1978中山堂事件
1977 年底選舉勝利及中壢事件展現群眾力量這兩個因素,相當程度鼓舞許多無黨無派人士往「黨外」集中。在普遍享受著勝利的喜悅氣氛中,1978 年底的增額中央民意代表(國大、立委)選舉,成為崛起中的黨外串聯與整合的最佳契機。
《邱萬興專欄》台灣關鍵年代1986 民進黨的「建黨十八人工作小組」由來
黨外無視於國民黨的恫嚇與依法處置,在關鍵時刻,黨外運動的領導者,都有坐牢的心理準備,「蕃薯落土不驚爛,只求枝葉代代湠」,決定組黨的人都準備妥當,繼續組黨,繼續被逮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