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翁達瑞
聯電前董事長曹興誠積極投入「大罷免」,還以「抗共保台大聯盟」的名義召開記者會,邀請主張「反罷免」的趙少康辯論。如果趙少康不敢接招,曹興誠就要送一頂寫著「孬種騙子」的帽子(附圖一)。
曹董是「大罷免」的代表人物,趙少康則是「反罷免」的關鍵人物。若雙方能就各自的立場提出論述,說服民眾加入他們的陣營,這會是一場極具價值的公民辯論。
對曹董的辯論邀請,趙少康竟然表達沒興趣,且未提供具體理由,只頻頻使用人身攻擊的言語。趙少康還放話威脅,如果曹董敢送「孬種」的帽子,他就要提告(附圖二)。

趙少康是不是「孬種」呢?曹董要送趙少康「孬種」的帽子,有道理嗎?以下是我的分析:
根據教育部的字典解釋(附圖三),「孬」這個字有兩個解釋:「不好」與「懦弱、無膽識」。我研判這是曹董的語意:如果趙少康不敢接受辯論的邀請,就是懦弱與無膽識的表現。
順著曹董的語意,我要分析趙少康的行為,釐清他是否為「孬種」,也就是「懦弱與無膽識」的人:
一、趙少康的立場深藍,長期利用公共媒體攻擊綠營人物。有趣的是,趙少康從不親自出手,只利用綠營叛將當打手(包括沈富雄、郭正亮、高嘉瑜等人)。這正是「孬種」的行為。
二、趙少康跟我有過節,曾嘲笑翁達瑞不是人物(附圖四)。為了證明他比翁達瑞優秀,趙少康拿出小檔案自嗨,但全是三十年以上的往事。趙少康年過七旬,沒有具體的人生成就可炫耀,反嘲笑我見不得光。這也是「孬種」的行為。
三、趙少康引以為傲的「小檔案」,曾經被我狠批(附圖五)。從此趙少康不再提「翁達瑞」三個字,但會放任節目來賓辱罵我。這也是「孬種」的行為。
四、曹董只說要送一頂「孬種」的帽子,趙少康就揚言提告,還說台灣有法治。諷刺的是,沈富雄在少康戰情室辱罵翁達瑞是知識分子的敗類時,趙少康卻沒有制止。趙少康無法接受孬種的形容,卻允許敗類的辱罵。這也是「孬種」的行為。
五、趙少康拒絕接受曹董的辯論邀請,卻講不出正當的理由,反攻擊曹董是無聊的退休生意人,在紐約中央公園有豪宅。趙少康不能就事論事,還對曹董發動人身攻擊。這也是「孬種」的行為。
六、趙少康嘲笑曹董的立場不一, 還自誇一路走來都在守護台灣。若趙少康所言屬實,他一定可在辯論時打爆曹董。好笑的是,趙少康心口不一,反而拒絕與曹董辯論。這也是「孬種」的行為。
七、趙少康拒絕曹董的辯論邀請,卻又喊話要與賴清德辯論。趙少康放棄可以立刻成局的辯論,卻追求不可能成真的辯論。說穿了,趙少康就是害怕與曹董辯論。這還是「孬種」的行為。
我在趙少康身上找到七個「孬種」的行為特徵。如果曹董真的送趙少康一頂「孬種」的帽子,我也覺得剛好而已,不足以構成提告的理由。
曹董要送趙少康「孬種」的帽子是「未來式」,我舉證趙少康有「孬種」的行為特徵,則是「現在進行式」。趙少康要提告,也應該從翁達瑞開始。
其實趙少康是不是孬種,用常識就可以判斷,不需浪費司法資源來釐清。與其揚言對曹董提告,趙少康不如大方接受曹董的辯論邀請,用行為證明他不是孬種。
原文出自翁達瑞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