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陳增芝專欄》 關於所謂「黨外」與「廁所的花瓶」

1980年代初,我是個徹底的政治白痴,搞不懂為什麼有些同學,天天在駡台灣沒有言論自由。

那時我資訊貧乏到甚至沒聽過「黨外」這個名詞。後來才知道,黨外之詞,自始就含嘲諷蔣介石與國民黨的黨禁政策。

一心想要家天下、唯我獨尊的蔣介石,追求「黨內無派、黨外無黨」,但事實上,前者違反人性與自然;後者違反民主憲政與政黨政治。

黨內的派系,一直內鬥不斷;黨外的黨,因為黨禁政策,乾脆就叫黨外。

我在大學時,聽過「廁所裡的花瓶」,同學們當笑話在講,但政治白癡的我,搞不懂笑點在哪裡。

笑話內容是,黃信介批評黨禁政策,因此台灣不存在「在野黨」。

國民黨駁斥,明明還有民社黨跟青年黨,並且在立法院有席次。

黃信介嘲諷,民社黨跟青年黨中央黨部,都接受國民黨金援「反共宣傳費」,不敢監督國民黨,根本只是廁所裡的花瓶,裝飾用的。

青年黨的黨工聽了很生氣,要求黨主席李璜必須去告黃信介。沒想到,李璜只是淡淡的說,「廁所都不去告了,花瓶要告什麼」?

說真的,1990年進入新聞工作之前,我曾經以為這個政治笑話是編的,沒想到,原來是真實的新聞。

那時有太多政治笑話,例如「蔣介石往生後,遇見孫中山,被問及ROC制憲後,首任總統與繼任總統是誰?蔣介石不敢坦白,自己兩任之後,違憲連任至死,只好說繼任者是吳三連、于右任、趙麗蓮」。

解除戒嚴之後,有很多極盡嘲諷的政治笑話,因此,我從未感受到或理解到,白色恐怖時代,是有多恐怖?

1960年春,國民代表大會之前,蔣介石佈局修憲取消兩任限制,企圖再就第三任總統,《自由中國》立即為文強烈批判,並發起台港連署抗議聲明。

批判聲浪之下,蔣介石捨修憲之途,改以增修臨時條款,凍結憲法有關兩任限制條文。蔣介石自此繼任到死。

但是,事情並不是這樣就結束,因為之後就有很多秋後算帳。大家比較熟悉的是,《自由中國》社長雷震、編輯傅正,在組黨運動過程中,1960年9月就被逮捕入獄。

傅正被入罪的罪證,擺明就是兩篇有關抗議違憲繼任第三任總統的文章。這幾年看了一篇報導才知道,逢甲大學的原始創辦人,身兼國大代表,也是因為1960年在國民代表大會,公開發言反對蔣違憲三連任,之後即遭構陷被廹交出逢甲。今天的逢甲經營層,如同黨校,也就不必意外。

 

原文出自陳增芝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