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中央銀行稱埃及「淨國際儲備」5月底達 485 . 26 億美元創歷史新高。但標準普爾信評公司4月最新報告,將埃及「主權信用展望」下調至穩定,反映出仍擔憂埃及債務和外部融資的脆弱性。
埃及媒體「金字塔報」( Al Ahram )報導,根據埃及中央銀行( CBE )4日發布的數據,埃及的淨國際儲備( net international reserves , NIR )金額在5月 30 日,從4月的 481 .4億美元增至 485 . 26 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中央銀行表示,埃及的淨國際儲備包括外匯存底(外幣現金、外國政府債券、國際銀行存款及高流動性外幣資產)、黃金持有量,以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 )的特別提款權( Special Drawing Rights , SDR , IMF 自創的儲備資產記帳單位)。
報導說,這些數據反映出埃及財政狀況正在改善,其支撐本國貨幣、管理外債和滿足進口需求的能力逐漸加強。
埃及總統塞西( Abdel Fattah El-Sisi )5月初在參加財政部會議時強調,埃及政府當前目標是吸引國內外投資,以及鼓勵私人企業本地生產,藉由實現經濟多元化發展,來應對國內通膨壓力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債務,並為國家帶來更多可觀的回報。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團隊即將進駐開羅,針對埃及的「中期貸款機制」( Extended Fund Facility , EFF )長期資金援助貸款計畫進行第5次審查。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今年3月完成對埃及 EFF 貸款計畫經濟改革方案的第4次審查後,核准埃及獲得 13 億美元貸款。
埃及的 80 億美元 EFF 貸款計畫始於 2022 年 12 月。由於俄烏戰爭和以哈戰爭對埃及經濟產生巨大不確定性的影響,原定於 2023 年3月和9月進行的第1次和第2次審查直至 2024 年才完成。目前已撥款超過 30 億美元。
報導另說,標準普爾信評公司(S&P)4月份最新報告,已將埃及的「主權信用展望」從正面下調至穩定,而長期和短期主權信用評等維持 B- /B級。
標普在報告中指出,新的全球貿易限制措施(包括近期的美國關稅政策)是下調埃及展望的關鍵因素。而評級下調代表對埃及未來的樂觀預期減弱,並反映出對埃及外部融資脆弱性和國家債務的擔憂增加。
截至 2024 年數據,埃及外債總額約為 1650 億美元,占 GDP 的 40 %左右。外債從 2016 年的 550 億美元增長至近3倍,主因是埃及政府為大規模基礎建設(建設新行政首都和造橋鋪路等)融資,以及劇烈的貨幣貶值。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