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鏡》第七季首集〈凡夫俗女〉(Common People)中,虛構的神經科技「Rivermind」將觀眾帶入一個高度商業化與科技綁架的未來醫療現場。這項技術表面上讓病患「恢復認知」,實則將他們的身體與靈魂變成訂閱式的租賃品。這不僅是一則科幻故事,更是一面血淋淋的殞黑之鏡,警示我們醫療資本主義、訂閱經濟與人性喪失的危險。
Rivermind的運作原理:科技的浮士德交易
Rivermind由劇中的Rivermind Technologies公司開發,旨在救治因腦部損傷(如腫瘤)而喪失認知功能的患者。其承諾極具誘惑:免費手術即可挽救生命。然而,背後的代價是患者必須終身依賴公司的訂閱服務,意識被綁在雲端。以下是其核心機制:
意識備份與雲端串流
Rivermind首先掃描並數位化患者受損的腦部區域(如阿曼達的頂葉),將神經結構備份至Rivermind的雲端伺服器。手術移除受損腦組織(如腫瘤),並植入合成材料作為與雲端伺服器的介面。患者的認知功能(記憶、個性、意識)通過雲端串流至合成材料,使其恢復正常生活。這類似手機依賴網路訊號,患者必須待在Rivermind的「覆蓋範圍」(如訊號塔)內,否則會失去意識。
訂閱制模式
手術免費,但維持意識串流需每月支付訂閱費,初始為300美元(Rivermind Common層級)。高階層級(如Rivermind Plus和Lux)提供更多功能,如更大活動範圍、減少廣告干擾、增強感官體驗(快樂、平靜等),但費用高達1000美元以上。

圖片來源:IMDb
「睡眠模式」與運算借用
患者需額外睡眠(Common層級約12-16小時),因Rivermind在「睡眠模式」時借用患者的大腦運算能力來支持伺服器(劇中稱為「回饋電網」)。這導致患者醒來時極度疲憊。這種設計類似雲端運算中的分散式計算,將患者的大腦變成伺服器的一部分。在Common層級,患者的意識被植入廣告,患者會在無意識狀態下突然朗讀廣告詞(如阿曼達推銷HoneyNugs)。這干擾日常生活,導致社交與職業危機(如阿曼達被解雇)。高級(Lux)可減少或消除廣告,但成本高昂。
離開覆蓋範圍會導致意識喪失(如阿曼達在周年旅行時昏倒)。高階層級放寬此限制,但普通人無法負擔。懷孕等改變大腦結構的情況需額外付費,這粉碎了阿曼達與麥克的生育夢想。
最初,Rivermind被包裝為「救命稻草」。當阿曼達因腦瘤昏迷,麥克在絕望中接受了免費手術與「合理」的300美元訂閱費。這吸引了無力負擔傳統醫療的普通人。這種「科技誘惑—代價揭示」的模式是《黑鏡》的經典手法。

圖片來源:IMDb
資本主義的剝削
Rivermind透過訂閱制將生存貨幣化,費用從300美元飆升至1000美元以上,功能被分割至高價層級(如Lux的「增強快樂」)。這類似現實中的醫療保險或串流服務。廣告植入與睡眠模式進一步剝削患者,將意識與腦力變成公司盈利的資源。阿曼達在廣告模式下失去自我,成為「廣告看板」,甚至在親密時刻推銷產品。這突顯科技如何侵入私密領域,剝奪尊嚴。她在Lux層級的30分鐘「清醒」時刻是她唯一能自主表達意願的機會,促成了她要求麥克結束生命的決定。
Rivermind的限制(費用、廣告、睡眠)讓阿曼達與麥克失去工作、積蓄與未來希望。阿曼達最終選擇在廣告模式下被麥克悶死,以逃脫控制。麥克的絕望行為(自殞直播)與可能的最終自殺(持美工刀關門)也源於Rivermind的壓迫。
技術缺陷:資本驅動的殞黑設計
Rivermind雖被宣傳為「革命性」,卻充滿缺陷,這些缺陷既是劇情衝突的來源,也是對科技資本主義的批判:由於覆蓋範圍限制,患者無法自由移動,否則失去意識。這將患者「綁」在特定區域,失去地理自由。高階層級放寬限制,但普通人無力負擔。
- 過度睡眠:長時間睡眠(12-16小時)協助伺服器運算,讓患者身心俱疲,犧牲健康換取公司利益。
- 廣告侵入:廣告干擾語言與行為,讓患者在社交與職業場合「失常」,導致孤立與經濟損失。
- 費用不透明:新層級(Plus、Lux)將基本功能轉移至高價,類似串流平台漲價或功能限制的商業模式。
- 生物兼容性問題:懷孕需額外費用,顯示技術並非通用的「靈丹妙藥」,而是條件苛刻的商品。
醫療資本主義的批判
Rivermind的訂閱模式諷刺美國醫療系統的高昂成本。許多患者因醫療費用破產,與阿曼達和麥克的困境高度相似。免費手術的「誘餌」與高額訂閱費類似現實中的「免費試用」陷阱,讓人陷入財務泥沼。
訂閱經濟的噩夢
Rivermind的層級設計(Common、Plus、Lux)呼應串流服務(如Netflix、Spotify)或軟體訂閱(如Adobe)的商業模式,通過漲價與功能限制壓榨用戶。編劇查理·布魯克(Charlie Brooker)受播客廣告的突兀感啟發,將其放大為意識被廣告侵入的恐怖情節。
人性與自主性的喪失
Rivermind將意識商品化,患者成為伺服器(睡眠模式)或廣告媒介(廣告植入)。這象徵科技如何在資本驅動下剝奪自主性與尊嚴。
阿曼達在廣告模式下的「無意識」與Lux模式下的「清醒」形成對比,突顯資本對思想的控制。
階級不平等的放大
- 高階層級(Lux)提供更好生活品質,但只有富人能負擔。中產階級的阿曼達與麥克被困在Common層級,反映科技如何加劇貧富差距。
- 本集名「Commom people」借用Pulp同名歌曲,諷刺普通人試圖通過消費「升級」,卻被系統壓迫。
Rivermind引發的倫理與社會問題是對現實科技發展的警示:
- 知情同意:阿曼達昏迷時由麥克簽約,缺乏本人同意。推銷員蓋諾未充分披露限制,違反醫療倫理。
- 隱私濫用:Rivermind存取患者意識,可能擁有記憶與情感數據。廣告植入顯示嚴重隱私侵犯。
- 經濟剝削:生存權變成訂閱商品,加劇貧富差距,讓窮人無法負擔「活下去」的成本。
- 身份危機:阿曼達在廣告模式下質疑自我,提出哲學問題:意識被操控時,自由意志何在?
- 技術失控:Lux廣告的AI警告暗示技術可能具有自主性,與現實中AI倫理的擔憂一致。
與《黑鏡》其他技術的比較
Rivermind與《黑鏡》其他技術有共鳴,但其對醫療資本主義的專注獨樹一幟:
- 〈San Junipero〉:其意識上傳創造虛擬天堂,表面仁慈;Rivermind則是訂閱制地獄,強調剝削。
- 〈White Christmas〉:Cookie技術奴役數位意識副本,Rivermind則商品化活人意識,影響現實生活。
- 〈Be Right Back〉:AI重建逝者個性,Rivermind修復活人,兩者均無法取代人性。
- 〈Hated in the Nation〉:Rivermind的雲端運算與ADI的分散式網絡類似,但直接操控人腦更殞黑。
Rivermind的殞黑啟示
Rivermind是〈凡夫俗女〉的核心,完美體現《黑鏡》對科技與資本主義的批判。其設計(意識備份、雲端串流、訂閱模式)既科幻又現實,通過阿曼達與麥克的悲劇揭露醫療資本主義、訂閱經濟與科技剝削的殞黑面。技術的限制(覆蓋範圍、廣告、睡眠)不僅推動劇情,也隱喻現實中科技如何在便利背後侵蝕人性與自由。
Rivermind提醒了我們,當醫療與科技被資本驅動,生存可能成為奢侈品。面對現實中日益普及的神經介面與訂閱經濟,我們是否也正步入Rivermind的陷阱?這面殞黑之鏡,值得我們深思。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