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質疑台灣面臨能源危機及政府能源政策錯誤,造成電價上漲。經濟部 14 日再次澄清,過去電價調漲是因國際燃料價格大漲, 3 月電價審議會將綜合考量電價反映成本及對民生物價的影響,審慎評估。
經濟部 14 日發布新聞稿表示, 2022 至 2024 年國際燃料價格上漲,使台電公司承擔龐大燃料成本壓力,為照顧民生、弱勢團體與穩定物價,台電 4 次細緻化調漲電價,並吸收部分國際燃料成本漲勢,相對國際其他國家作法,已有效緩解國內通膨壓力。
經濟部舉例,核電大國亦面臨電價大幅上漲壓力,法國民生及工業電價累計調幅分別達 37 %與 139 %;核能占比較台灣更高的韓國,則分別調高 49 % 與 87 %。相比之下,台灣住宅用電近 3 年累計調幅僅 7.1%。
電網強韌改善方面,經濟部表示, 2013 年台電停電事故達 1.8 萬件,近年來台電全力改善,已努力將停電次數降到去年的 7482 件,並針對醫院及科技園區等共計 110 個熱區進行優先改善,去年已提前完成 47 區改善工作,其餘 63 區預計於今年 6 月底完成。
經濟部進一步說明,近年台電持續推動綠電轉售、房地活化,並持續精進燃料、材料採購策略及庫存管理,優化成本管控,撙節支出以改善財務狀況。但因電價未全額反映成本, 2022 至 2024 年間,吸收民生用電成本 2600 億元、產業用電成本 3400 億元。
經濟部表示,截至 2024 年底台電累計虧損達 4229 億元,為穩健台電經營體質、持續電源建設與強化電網韌性,如有政府補助,將可助緩解台電財務壓力。
經濟部指出, 114 年度預算案經濟部共編列 2134 億元,立法院三讀後刪減 1037 億元並凍結 90 億元,整體減列後為 1097 億元。其中,被刪減凍結的預算更是關鍵費用,相關業務勢必受到影響,「不能只是討論數字,卻不看項目」。
經濟部說明,刪減挹注台電公司 1000 億元,將增加電價調整壓力及公司舉債需求;通案刪減 36 億元,將影響水資源管理與水庫永續利用、防災防洪與供水穩定等政策推動。
凍結經濟部預算部分,亦不利民眾加速汰換老舊家電及設置屋頂型太陽光電、影響節能服務業者( ESCO )發展系統化節能技術。
經濟部最後強調,台電財務穩定與民眾用電權益、國家經濟發展密切相關,各項電力電網建設,均需仰賴穩健財務,盼立法委員理解及支持預算撥補。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