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自治領土格陵蘭明天將選出 31 名議員,這場議會選舉通常不會引起注意,但美國總統川普表態希望掌控這座位處戰略要地、資源豐富的島嶼後,格陵蘭成為全球焦點。
自由歐洲電台/自由電台( RFE / RL )報導,川普( Donald Trump )此舉震撼全歐洲,尤其是身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NATO )一員的盟邦丹麥。儘管哥本哈根負責監督格陵蘭的外交及貨幣政策,當地大部分內政議題是由本地人掌管。
這意味著在川普宣布希望取得格陵蘭後,全球目光將緊盯明天的格陵蘭議會( Inatsisartut )選舉,而選戰首要議題非常清楚:擁抱美國、續留丹麥或爭取獨立?
大部分格陵蘭人不想成為美國人,議會裡 5 個政黨也沒有1個提倡此事。格陵蘭總理艾格德( Mute Egede )與丹麥總理佛瑞德里克森( Mette Frederiksen )清楚表明,格陵蘭是非賣品,且只有格陵蘭人能決定這座島的未來。當地議會上月才通過法案,禁止政黨接受「外國或匿名捐助者」的捐款。
但如果格陵蘭人面臨他們無法拒絕的提議呢?美國首在 19 世紀表達對格陵蘭有興趣,而這座島比起歐陸其實離北美更近。美國皮圖菲克太空基地( Pituffik Space Base )位於格陵蘭西北端也保障了格陵蘭的安全。
自由歐洲電台/自由電台指出,強權國家肯定會進入北極。中國與俄羅斯在這個地區都相當活躍,不僅由於當地擁有利潤豐厚的稀土礦,也因氣溫上升融化海冰,打開有利可圖的貿易路線。即便格陵蘭近期內不可能為美國所有,未來仍可能與華府達成某種自由貿易或聯合協議。
「日經亞洲」( Nikkei Asia )亦撰文分析,格陵蘭如今逐漸成為美國、中國及俄羅斯爭奪影響力的地緣政治熱點。俄羅斯和中國正加強在北極地區的活動。莫斯科當局認為北方海路( Northern Sea Route )對俄中兩國貿易愈來愈重要,俄國相當依賴這條航線。
根據自由歐洲電台/自由電台,格陵蘭議會5個政黨中有3個希望脫離丹麥統治獨立,其中包括艾格德領導的左翼伊努特社群黨( Inuit Ataqatigiit ),該黨在4年前的選舉得票率位居第1,這次有望再度勝選。
執政黨當前聯盟夥伴、社會民主派的前進黨( Siumut )致力保持居次。自由派的民主黨( Democrats )傾向繼續和丹麥維持聯盟關係,該黨近日民調表現也不錯,可能讓建立任何執政聯盟,以及格陵蘭未來最終走向變得複雜。
儘管多數格陵蘭人表示希望獨立,他們也想維持生活水準,格陵蘭在這方面嚴重依賴丹麥。格陵蘭自 1814 年來一直效忠丹麥王室,丹麥分別占其進出口 60 %、 50 %。
格陵蘭半數人口在公部門工作,主要由哥本哈根當局透過補助提供資金。為強化格陵蘭全島安全,丹麥政府上月矢言挹注 20 億歐元(約新台幣 713 億元)提升其北極國防。
日經亞洲援引的世界銀行( World Bank )數據則顯示,以漁業為主要產業的格陵蘭境內生產毛額為 32 億美元,不到丹麥的 1 %。從經濟角度而言,格陵蘭獨立的障礙很高。
無論如何,此次議會選舉不會立即促成獨立,相關議題除了需要全民公投批准,還必須面臨丹麥國會同意等諸多障礙。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