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 X 跟我講:你常常寫那些科技毁滅人類的文章,我越來越有那種感覺,我每天,在技術上,接觸到人工智慧快速進展的可怕訊息;在政治上,不管是美國或歐洲。都帶來許多令人不安的發展,中國與俄羅斯的威脅與日劇增,尤其中國這個國家在人工智慧上面的污染發展,有天人類會過度依賴人工智慧,產生巨大毁滅的問題。
樂觀的來看,如果全世界一起被科技毁滅,這樣也就沒有台灣被中國併吞的問題了,但沒有人知道未來的歷史會如何被寫下,如果次序顛倒,身為台灣人恐怕要接受兩度極端的折磨。
最近大家都有一種歷史快速進展的感覺,列寧說:有時幾十年什麼事也沒有發生,有時幾週卻發生了幾十年的事。這句話的核心思想是歷史發展的不均衡性,尤其是關鍵時刻,可以在短時間內壓縮產生大量的變化,資訊科技革命之後什麼東西都快速進行,人工智慧成熟的未來,不是我們可以想像的世界。
任何對科技和人文有點了解的人都不會說出科技是中立的這種偏頗用語,技術的發展既不是好的,也不是壞的,也不是中性的。所有積極和消極的因素混合構成的科技發展最後的結果,不過幾乎所有科技的進展,壞的影響總是比好的來得快。火藥的發明用來進行戰爭;網路的發明用來顛覆民主。
公正、有道德地使用新技術是強調科技發展進步的重要指標,但現在世界已經沒有有人知道這個應該要怎麼做,每個國家因為資本主義的商業利益,投入大量的資源研究發展,不斷地科技進步,沒有人思考這將為人類帶來什麼樣的未來,也沒有人有辦法阻止這輛不知道開往何處的快速高鐵。
現代人幾乎一定要有手機,手機是第二生命,人類周圍科技產品的使用越多,對環境的改變就越多,就越失去獨立性和選擇自由。
觀察科技發展的歷史過程,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科技總是會產生新的問題,而新的問題總是更難解決。
科技越是進步,好壞的界線更加模糊,我們難以選擇或無法選擇,就像手機一樣,承載所有的好壞和善惡,無法放棄、隨身攜帶。
我對科技進步一向抱持悲觀,在柏林當博士生時,歌德學院有關這方面的辯論,我都站在反對科技進步的那一邊,我被嘲笑是個反對科技進步的工科研究生。
最近聽到好幾個竹科媽媽的故事,太太積極為了大罷免成為志工,甚至在街頭舉牌宣傳,當工程師的先生卻是小草,許多媽媽們還形成一個互相訴苦的支持團體。
當我們將手機視為第二生命,當網路決定我們的選擇,當人工智慧去帶我們的思考,我們正走向一條無法回頭的道路,科技的進步是否帶給人們自由?
書讀得越多不見得會越聰明,科技進步不見得會帶來幸福!

原文出自李忠憲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