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林岱樺:從國會孫燕姿到葛林岱樺德,見證派系變遷的保守派政治人物

圖片來源:取自 高雄好過日 臉書

文:Claudius

民進黨籍立委林岱樺昨日因涉貪遭檢調搜查,今日凌晨檢方複訊後,以 100 萬元交保。林岱樺高喊政治迫害,並表示「暗黑勢力選擇在此時此刻打擊我」。

據媒體報導,林岱樺涉及的是助理費案,以及替仁武通法寺向工業廠商施壓募款案,後者之前就有過風聲。但由於搜索事出突然,目前包含藍綠各政治人物多半沒有評論。

我們根據已知資料,還是先回顧一下林岱樺如何從高雄最年輕的立委,一路成為高雄最高票與最資深立委的過程。

父親林三郎:第一位民進黨籍鳳山市長

林岱樺的父親林三郎,就讀軍校時曾加入中國黨,出社會擔任記帳士,經營佳新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有成,服務鳳山、林園、大寮區域眾多中小企業記帳報稅,因此累積一定財富。之後林三郎投入政壇,自述一開始還掛中國黨籍,選上縣議員並連任[1]。

在林三郎從政時,高雄縣的政壇生態仍屬於紅、白、黑三派,其中紅白派與中國黨合作,在恩庇侍從體系內輪流執政,這也就是中國黨扶植多個派系彼此牽制的統治手段。

黑派創始人為黨外的余登發,從政時即和威權統治的殖民政權有不少衝突,例如刪除中國黨高雄縣黨部的補助款來興建學校教室,結果被羅織定罪停職。余登發為了突破重圍,支持黨外人士參選議員,形成一股勢力。雖然中國黨多次想吸收這個派系,但黑派始終站在黨外。余登發遭到打壓後,兒媳余陳月瑛參選第三屆省議員高票當選,連任 18 年半,1985 年更選上高雄縣長。

之後家族成員也有多人從政,形成「余家班」勢力,算是早期民進黨少數強勢的地方派系。因而民進黨創黨之初要在高雄縣參政,幾乎都可說受黑派支持。但同時,黑派相關的政治人物,也加入民進黨不同派系。例如余陳月瑛、余玲雅被認為是「泛美麗島系」,余政憲、戴振耀、陳啟昱屬「正義連線」[2]。

在 1990 年代,在高縣政壇若要加入非國民黨勢力,幾乎都需和黑派合作,這也是林三郎加入民進黨的時空背景。但在此時,由於余家班長期掌控黑派,也讓非余家成員開始出現不滿。

其中一位挑戰黑派的是楊秋興,楊秋興是工程界出身(台大土木系、土木工程研究所),1986 年進入縣府擔任技士,並受縣長余陳月瑛影響,加入民進黨成為首批創黨黨員,之後轉到高市府新工處副工程司。1994 年,楊秋興參選鳳山市長以極小差距敗選,民進黨內就有指責余家因派系不同而輔選不利的聲音。

之後楊秋興還是受黑派支持選上省議員,但 1997 年楊秋興參選省議員連任時,就再次發表公開信「請余家莫再違反時代潮流」,內容抨擊家族政治。同個時間,進入民進黨的人才越來越多,這些政治人物廣義上仍屬黑派,但也不一定有凝聚力[2]。

此時林三郎已加入民進黨,1998 年,他繼楊秋興之後挑戰鳳山市長,結果他首度擊敗中國黨候選人,為民進黨寫下歷史。

根據林岱樺回憶,林三郎鳳山市長任內,最重要的政績就是規劃通盤治水與解決垃圾問題。2001 年時,由於高雄縣市對垃圾處理規範不同,當時鳳山一度出現垃圾清運困難,被稱為「垃圾之都」。

林三郎為了趕快解決問題,快速找來業者簽約順利把垃圾都清運走,解決垃圾大戰與髒亂問題。但當時沒有跟地方政府報備,直接委託廠商,之後被以圖利罪法辦,纏訟多年後判決五年徒刑定讞。至今林岱樺仍認為父親是為了解決市民之苦,遭受冤屈[3]。

林三郎任內另外還興建了鳳山市行政大樓(現為鳳山區行政中心)、多座活動中心、下水道、橋樑道路等諸多建設,也順利連任市長。儘管之後有案在身,仍是女兒林岱樺從政路上的老師和軍師。而林三郎之後許智傑也繼之選上鳳山市長,鳳山政治版圖也逐漸由淺藍翻轉為淺綠。

29歲的立委:從國會孫燕姿到政壇孤鳥

林岱樺出生於 1972 年,為林三郎之長女。鳳西國中、鳳山高中、輔大德文系畢業後,於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取得大眾傳播碩士學位,又到德國卡塞爾大學進修德語,回國後曾短暫擔任鳳山市民學苑英語老師、也曾在大葉大學推廣中心教英文、於家樂福工作,不久後待在父親身邊擔任幕僚。

2001 年地方立委二合一選舉前,林三郎曾經想爭取提名選縣長,但經協調後退選。林三郎當時帶著林岱樺親自和前總統陳水扁見面,推薦她參選立委。陳水扁回憶,當時看到林岱樺,就覺得她是「民進黨的明日之星」,並表示「台北有羅文嘉、台南有蕭美琴、屏東有邱議瑩,高雄就是林岱樺了。」[3]

因此那一年高雄縣立委選舉,林岱樺以女性保障名額獲得黨內提名,父親也全力帶著林岱樺在每個鄉鎮拜票,最後以超過7萬票的高雄縣第一高票當選,甚至贏過當時的一方之霸,白派立委、時任立法院長王金平[4]。

林岱樺以 30 歲的新人之姿進入國會,因為亮麗短髮造型,還有了「國會孫燕姿」的外號。

當時新潮流派系也想拉攏林岱樺,同期的女性政治人物還有現任副總統蕭美琴、屏東縣區域立委邱議瑩,當時三人不時共同召開記者會,並和另外 35 歲世代的民進黨立委林淑芬、陳瑩、謝欣霓組成「S.H.E 六人組」[5],不過,林岱樺卻曾遭批評「不夠合群」。當時民進黨是國會少數,經常透過占領主席台等招數逼迫國民黨進行協商,就曾有同黨立委抱怨,每次動員時「都看不到她!」爾後,林岱樺漸漸脫離新系,被認為是沒有派系色彩的立委 [6]。

在地方上,高雄縣的派系在 21 世紀初開始重組,由於民進黨聲勢已從黨外成長到與中國黨分庭抗禮,黨內的競爭也更激烈,余家的勢力慢慢衰退。

2001 年時,民進黨縣長初選,由於黨內「余家壟斷政治」的批判聲更明顯,余政憲便未支持有意參選的家族成員,而是支持同屬正義連線的縣議員陳啟昱,但還是敗給了新潮流的楊秋興,而傳聞楊秋興就此和余家不睦。在楊秋興擔任縣長期間,逐漸形成自己的「楊派」人馬,甚至拉攏到過去隸屬紅、白、中國黨的成員。林三郎、林岱樺就被認為也是「楊派」的重要成員[2]。

但要注意的是,民進黨所謂之派系分野,在地方政治中不一定這麼清晰,有些政治人物因人際關係來往被歸類於某系,其實自己卻不這麼定位的狀況也多有。

例如林三郎在幾篇研究(如洪村銘,2009;徐兆霖,2011)[2]中都被歸類為新潮流,但許多報導卻又提到他由於親近扁系,屬於正義連線。

不過當陳水扁家庭在 2006 年後身陷弊案風暴,當時林三郎與林岱樺父女倆在黨內開第一槍要求阿扁下台,也引來黨內同志批評[4],從此林岱樺逐漸獲得了「孤鳥立委」的稱呼。

之後林岱樺與由游系衍生而來的「正國會」系統走得較近,2017 年市長初選也得到林佳龍協助[7],但作為該系最資深之立委,在派系運作中並不算突出。

另外林岱樺質詢與出席次數也偏少,在公督盟評鑑中曾經兩度被列爲待觀察,林岱樺則認為自己比較沒有在台北政治圈交際應酬,多半回到選區服務。從此也可看出林岱樺的政治風格與本錢,仍是重視地方選區型為主。

人生從低潮再起:落選立委與錯失縣長寶座,縣市選區大洗牌再出發

2008 年民進黨因扁案大逆風,加上改成單一選區制,對手又猛攻林三郎市長任內圖利案,競選立委連任的林岱樺意外在高雄縣第四選區(鳳山)以 2600 票之差輸給國民黨對手江玲君而落選,當時在人生的最低潮中,據說林岱樺曾考慮過出家,但鳳山靈糧堂的陳牧師給人林岱樺極大的安慰[3],因而林岱樺日後也和教會系統保持良好關係。

林岱樺落選後基層實力仍雄厚,加上任滿兩屆的楊秋興支持,隔年 2009 年就從陳啟昱、余政道、卓春英等人競爭中脫穎而出,獲得民進黨正式徵召競選高雄縣長,若有選舉很高機率將當選,將會是年僅 38 歲,非常年輕的縣長,有望成為民進黨中生代重要代表。

不料人生再度出現轉折,高雄縣市在 2010 年底合併升格為直轄市,原定在 2009 年年底的選舉也因此取消。

首屆大高選市長民進黨初選,楊秋興敗給陳菊憤而脫黨,攪亂一池春水,因而高雄縣原派系也相當分裂,例如白派的林淵源就公開挺楊,親民黨主席宋楚瑜、乃至林義守、郭台銘等企業界、黃昭順後援會兩任總會長李厚業、黃淑瑛也都出面挺楊[2]。

黑派的余家班、曾在鳳山市長選贏楊秋興的林龍瑞與多名白派成員則挺陳菊。可見此時民進黨已能進一步鬆動縣區派系,而派系的影響力也已經逐漸衰退,政黨的議題操作與曝光更能影響大選走向。但不可忽視的是這些地方關係仍然存在,例如在 2018 年親藍的高縣派系就成功被動員,而帶動了韓國瑜當時的氣勢。

這場大高雄首屆選舉,過去和楊秋興友好的林岱樺,則在「經過 5 個月的思考後」力挺陳菊,並出任「高雄都政推動委員會」副團長的選戰榮譽職。

陳菊當選後,曾傳聞陳啟昱與林岱樺均有志於副市長,但最後由陳啟昱獲得青睞。而因為他原本為高雄市第四選區(仁武、鳥松、大寮、林園)的立委,2011 年轉任副市長後林岱樺爭取補選提名,並由父親林三郎陪同出馬,勸退同屬黑派、楊派的顏文章,獲民進黨提名以壓倒性勝利當選立委[8]。

由於這次補選仍是第 7 屆立委,因此會看到林岱樺連續擔任5~11每屆立委的紀錄,但這 24 年其實是有中斷 3 年的。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由於第四選區選民結構關係,林岱樺在此區選舉比鳳山更為順利,每屆都能以 6 成左右選票成功連任,也持續深耕地方,成為在地支持度雄厚的立委,也成為她 2017 年、2025 年兩度出馬挑戰市長初選的本錢。

林岱樺勤於服務,甚至會為了選民槓上行政單位,口氣常接近訓斥,也曾引發爭議。林岱樺強調不論大小事都會認真處理,曾花了十年協調,讓林園最靠近中油的五個鄰(高市林園區五福里十三至十七鄰)遷村;也曾開六次協調會,只為了讓鳥大便會砸在車上的電線桿移走[7]。因此在地方也贏得高支持率。

葛林岱樺德:林岱樺與宗教團體的緊密關係

林岱樺茹素 30 年,據稱大學時代就開始吃素,一開始是因為口腔粘膜破洞疼痛難耐,但突然想到「人類吃動物,動物豈不更痛」[7],之後更篤信佛法,加以人格特質,被黨內同志譽為仙姑。

然而其宗教信仰,也讓她在放生、宗教團體管理、性別平權上極為保守,甚至和民進黨的政策方向有很大差距。

2006 年她提案《優生保健法》主張墮胎前應強制諮商,且要有 6 天「思考期」,對此同黨前立委黃淑英與婦女團體召開記者會,批評林岱樺提案把女人當成「弱智」。

2017 年 3 月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朝野協商《野生動物保育法》的放生行為時,林岱樺主張民眾放生的動物應由農委會或地方收容中心收容,還稱放生不是「棄養」,只是「沒辦法養」,結果引來林務局長林華慶駁斥,為此,林岱樺怒嗆林華慶,「你是在跟我對槓膩」,引發輿論批評。

2018 年立法院討論《財團法人法》,林岱樺當場表態反對納入宗教財團法人,她說,「佛教已有 2500 年,比丘、比丘尼有五百條戒律,為何還要被世俗法律規範?他們的道德面早超越憲法。」又讓眾人傻眼[10]。

2019 年,民進黨頂著壓力,讓《釋字 748 施行法》在立院闖關時,她卻提出《同性結合專法》草案,內文明定「檢察官、社福團體或三等親關係內血親,可訴請確認兩人的同性婚姻不成立」,並明定反同規定、反同教育不算歧視,引發同志憤怒,其「葛林岱樺德」的綽號也於同時期產生。而林岱樺也在《748 施行法》表決時,在第四條(結婚登記)投下反對票[11]。

同婚合法 5 年後,社會依然運轉如昔,支持同婚的比率也從 2018 年調查的 37.4% 大幅上升到 69.1%,此時有意角逐高雄市長的林岱樺在同性議題上大轉彎,並出席高雄同志遊行。難免給人逆風時「落井下石」,順風時「錦上添花」之感[12]。

除了宗教議題外,林岱樺其他爭議也不少,例如 2021 年 5 月本土疫情升溫,林岱樺於立法院會議室卻沒戴口罩,引發同黨立委邱議瑩的不滿,暗指某「大立委」堅持不戴,後來更在現場大喊要林「戴口罩」,氣氛相當緊張[13]。而剛就任時常被相提並論的邱議瑩、林岱樺,近年也傳關係不睦,邱議瑩受訪時,並稱「希望這件事情(林岱樺初選出線)不會發生」。

林岱樺和宗教團體的緊密關係,也讓她捲入不法案件。

本次涉案的仁武然燈山通法寺,開山祖師善嚴法師為臨濟正宗七塔寺派四十二世,1960 年雲遊至仁武此處時田中時,見祥雲湧出,決定在此購地建寺,但包含募資建設,前後共 28 年才完成。之後於 2000 年擴建無量光殿,歷時 12 年完成[14]。

林三郎夫妻均在通法寺皈依,2019 年林三郎病故,亦在通法寺停靈與辦法會。林岱樺也擔任通法寺的護法會長,近年林岱樺仁武服務處甚至直接設立在通法寺旁。

第二代住持煌智法師,據報導實質影響力等同於林岱樺顧問與總幹事,會穿著袈裟陪同林跑行程,甚至連服務處人事都要經過他同意,對林岱樺影響力相當大[15]。

2020 年 7 月 12 日,煌智法師成立台灣然燈山佛教協會,同時舉辦天然蔬食園遊會,林岱樺也有參加活動,廟方對林岱樺頗多溢美之詞,稱讚她是「立法院最美的鮮花、但不虛華的『現世媽祖』」[16]。

當時《鏡週刊》就刊出報導,表示林岱樺選區的經濟部工業局林園工業區,旗下包括國營事業在內有近 20 家廠商,都收到來自林本人的親自請託,須以設攤位、買園遊券或捐現金等方式贊助通法寺活動,因她是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委員,遭質疑未利益迴避,除有違操守,更可能觸法。當日林園工業區的台塑、台苯、台氯等 17 家廠商到園遊會設攤,同屬經濟部工業局的大社工業區、仁武工業區也由廠商聯誼會或廠聯會主委掛名擺攤,另也有其他當地企業響應,攤位募款所得全額捐給寺方[17]。

林岱樺則回應,她不是「要贊助」,而是本人親自出面請他們「認捐」園遊券,這些認捐的券全數以公文函請區公所發給在地 1100 中低收入戶,是助弱勢,做慈善[18]。

當年九月,調查局調查官盧彥竹在承辦此案時,遭證人當面偷走筆錄,並有媒體報導指稱,該名證人事後疑似向特定綠委「通風報信」,讓此案調查情況曝光,調查局則表示「不影響後續調查」[19]。這 4 年間司法並無明顯動作,但昨日林岱樺、釋煌智突遭搜索、約談,是否案情有所進展則不得而知。

由於高雄市長正要進入初選,此時搜查時間確實引發不少議論,真相如何還待司法釐清。但此時高喊司法不公、政治迫害,則更無證據,徒增低級陰謀論揣測。若綠營不想讓林岱樺出線,多得是黨內協調、徵召、其他候選人整合的方式,政治上不難做到,卻要違法干預司法,令人難以想像,此種對司法的無端指控是相當不好的示範。

林岱樺一案,希望檢調盡快進行調查,就算把動機政治化,在此時查個清楚,也好過在初選最後階段或大選時發生。在司法上,我們仍應秉持無罪推定原則,靜待更多資訊,但政治上,林岱樺與宗教團體的複雜關係,和其政策立場,則會是市民更在意的問題。

圖片來源:取自 高雄好過日 臉書
圖片來源:取自 高雄好過日 臉書
圖片來源:取自 高雄好過日 臉書
圖片來源:取自 高雄好過日 臉書
圖片來源:取自 高雄好過日 臉書

原文出自高雄好過日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參考資料: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