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三月時德國政府聯邦國會議員 Boris Mijatović 等人來台灣,我從台南上台北,跟他講了一下午台灣的情況,當時我非常本位主義的跟他講台灣比烏克蘭重要多了,因為台灣的地理位置還有影響資訊科技革命之後的半導體和 ICT 產業,當時 Boris 雖然頻頻點頭,但最後他說烏克蘭也有什麼農業和礦產之類的,並不能說台灣比烏克蘭對世界重要。
最近因為川普對烏克蘭的態度,美國排除烏克蘭,直接找俄羅斯想要結束戰爭,對此,台灣有兩個主要的看法,一個認為這是慕尼黑協定的歷史重演,川普用商業利益的手段解決烏克蘭戰爭的問題,台灣將來也會被如此對待。另一個看法是川普在清理戰場,東亞尤其台灣比較重要,結束烏克蘭戰爭,才能專心面對中國的威脅,甚至聯俄制中的看法都出來了。
如何類比川普對烏克蘭戰爭的態度,特別是他的「一天內結束戰爭」說法,以及對美援烏克蘭的保留態度,汪浩用韓戰來比喻。
慕尼黑協議的核心概念是綏靖主義,英、法在 1938 年讓步於希特勒,允許德國併吞捷克斯洛伐克的蘇台德區,期望以此換取「和平」。然而,希特勒並未滿足,最終引發二戰。如果川普希望透過減少美援,甚至促成烏克蘭割讓領土來「換取和平」,這將與英法在慕尼黑的做法相似。雖然川普對烏克蘭戰爭的態度可能導致某種形式的「和平」,但是否會像慕尼黑協議一樣鼓勵普丁進一步擴張仍有待觀察。
如果是韓戰,烏克蘭將變成長期僵局,如果川普希望停止美援,讓烏克蘭「自行其是」,這可能導致戰爭進入一個韓戰式的長期僵持狀態,以某種分裂的狀態停戰。但韓戰的停火是基於美國和中國之間的權力平衡,而烏克蘭戰爭中,俄羅斯與美國的戰略平衡並不相同,烏克蘭這種狀態恐怕很難像朝鮮半島這樣一直在交戰中的和平。
看川普退出許多國際組織的情況,美國好像不想再當世界警察,如果這樣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美國孤立主義,美國在一戰後回歸孤立主義,拒絕加入國際聯盟,避免再度介入歐洲戰爭。
美國的態度當然嚴重影響台灣的安全,這個變化值得嚴正看待:
美國對盟友的承諾:台灣是否仍能依賴美國?
川普對烏克蘭的態度可能暗示他對台灣的立場。如果川普認為停止軍援烏克蘭或要求烏克蘭割讓領土能換取「和平」,這樣的話:美國會不會在台海衝突時縮減軍事支持?
是否可能鼓勵台灣「談判」甚至讓步給中國?
是否會讓中國誤判美國的承諾,進而增加武統風險?
川普對烏克蘭的態度,可能對這一承諾帶來不確定性。川普的決策模式更傾向以交易(deal)為導向,如果中國能提供他認為有價值的交換條件,他是否會改變對台灣的承諾?這是台灣需要關注的風險。
如果川普真的減少對烏克蘭的支持,甚至促使烏克蘭接受俄羅斯的條件,那麼中國可能會將此視為美國防衛台灣意志不足的信號。
中國可能得出結論:如果美國不願長期支持烏克蘭,那麼在台海衝突時,美國也可能不願付出過大代價來保衛台灣,這可能鼓勵中國對台採取更強硬政策。
台灣親美派會強調美國國會仍然支持台灣,並強調不論誰當選,美國仍將繼續對台軍售。親中派會利用川普對烏克蘭的態度來論證「美國不可靠」,強調台灣應該主動與中國談判,避免變成「下個烏克蘭」。
台灣其實沒有太多籌碼,慶幸當初反紫光有成功,半導體的矽盾是台灣重要的安全依據。
我覺得台灣目前根本沒有餘力關心到川普的問題,大罷免如果沒有成功,台灣絕對比烏克蘭還慘!

原文出自李忠憲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