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去年超徵五二八三億元稅收。這筆錢該/要如何處置,朝野政黨看來又有得吵了!
中國國民黨最直接了當,更發揮其習慣的直線式思考本領主張:「每人發一萬元現金!」,這種「今朝有酒今朝醉」、能分就分的思維,正是「能撈就撈、能混就混」心態的延伸!
財政部的構想是:「優先減債 債務還本」,普發現金不宜常態化;立院民進黨團幹事長吳思瑤則強調「兩年前首創的普發六千元現金,大前提是疫情後要刺激內需、帶動整體經濟發展」,也就是狀況不同、目的不同,政策也要不同的概念。
民眾黨立院黨團則主張「優先還債」,大方向和民進黨不謀而合;這次,沒有跟在中國國民黨旁邊搖旗吶喊,很是難得。
回想馬英九執政期間,一方面連八年都稅收短收,另一方面中央政府債務餘額大增一兆七三四四億元。接手的蔡英文八年下來,碰上美中貿易大戰與百年一遇的疫情,稅收一年短徵、七年超徵;到交棒的半年前,中央政府債務餘額僅增加四二00億元。誰交出亮麗的成績單,誰的成績單上滿江紅,數字會說話!
有人把徵稅比喻成拔鵝毛:把鵝養得又肥又壯,拔起鵝毛(徵稅收)就不會拔得鵝(企業、財團、公司、行號、納稅人)呱呱叫!準此,台灣因為去年的經濟活動(諸如進出口、股市、房地產交易)的熱絡程度與利得的增長,都超乎當初的預計,在同樣的稅目、稅率下,企業、財團、公司、行號、納稅人的收入增加了,交的稅也水漲船高、自然而然增加了五二八三億元──
這超徵的五二八三億元,不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也不是政府新增稅目或提高稅率、橫徵暴歛的產物!
或曰,再「測不準」,超徵五二八三億元還是太離譜吧?看看台積電,這麼技術領先、管理卓越的公司,去年的實際盈餘,比公司當初預測的高標還多很多,這應該解讀成是太離譜,還是太厲害?
一家公司的財測,都可能受到市場突發狀況的衝擊,要執政黨能精準預估出全國一年房地產交易會貢獻國庫多少稅收?股市是一路熱絡,還是會天外飛來黑天鵝?股市交易稅一共可以徵收多少?台幣匯率是升/貶?上下限呢?全國公司營所稅會如何變化?真有這麼厲害的執政團隊,得諾貝爾經濟獎當之無愧矣!
總言之:執政時光會畫大餅、講大話、保證啥「六三三」,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中國)裡,結果經濟搞得灰頭土臉,年年稅收不足,只會讓中央政府債臺更高築的中國國民黨,識相的話,就少對五二八三億元超徵稅收的運用下指導棋了。讓走向全球而非鎖在中國,沒有新增稅目或提高稅率,稅收卻能大幅超徵的民進黨全權處置,就對了!
(作者為新竹教育大學退休副教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