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回到旅館,整理了一下思緒,要跟大家分享今天出庭的過程。雖然氣象預報低溫,但我感覺今天的台北沒有那麼冷。怎麼說呢?
我先描述早上的場景,用的是兩張對比強烈的照片,來源是向來對我不友善的聯合報。
高虹安抵達高院時,已有多位支持者在現場等候。高虹安在他們的簇擁下進入法庭,「高市長加油」的呼喊聲此起彼落。
因為擔心塞車,我提早抵達高院。雖然我家老闆有陪同出庭,但個性低調的她刻意跟我保持一段距離,讓我更顯孤單。
不過沒關係,法庭是講理的場所,不是比排場或陣仗的地方。何況我又不選舉,沒必要在出庭時製造支持者簇擁的假象。
今天是上訴案的第一庭,案件的經過如下:
- 2021 年 10 月,我在臉書貼文揭發高虹安的博士論文涉及抄襲。
- 2022 年 8 月,高虹安到北檢提告我加重誹謗。
- 2023 年 3 月,北檢給我不起訴處分。
- 2023 年 6 月,我在北院對高虹安提起誣告的自訴。
- 2024 年 8 月,北院判處誣告罪成立,給予高虹安十個月的徒刑。
北院的判決出爐後,高虹安提起上訴,我也提起對應的上訴。在今天的上訴庭,高虹安的辯詞稍有改變,但仍繼續玩文字遊戲,轉移本案的焦點。
首先,高虹安宣稱我方的自訴範圍是「未適當引註」,但北院卻以「抄襲」當判決基礎。其實兩個說法指的是同一件事:「未適當引註」是她撰寫博士論文的行為,「抄襲」則是描述這個行為的用語。
這是高虹安的文字遊戲!
其次,高虹安辯稱當初提告我加重誹謗,不是因為我揭發她抄襲,而是因為我揭發她抄襲的用詞過於誇大。根據這個辯詞,高虹安的博士論文確實有抄襲,但沒抄到我說的那麼誇大。
問題是,高虹安從頭到尾否認抄襲。從一開始的提告記者會、後續的臉書貼文、一審供詞,到今天的辯詞,高虹安堅稱她的博士論文無涉抄襲。
如果高虹安的博士論文確實無涉抄襲,那我不只造謠她抄襲,而且造謠的說詞誇大。諷刺的是,高虹安辯稱她沒提告我造謠她抄襲,只提告我造謠的說詞誇大。
這是高虹安的轉移焦點,目的在脫逃誣告的刑責!
簡單講,高虹安不認為我造謠她抄襲構成誹謗,但我的謠言誇大才構成誹謗。換句話說,高虹安可以忍受我造謠她抄襲,卻無法忍受我的謠言誇大。
高虹安的辯詞不符常理,稍具邏輯的人都可看清。對後續的攻防,我平常心對待。如果道理站在我這邊,只要講清楚就會有好結果。我堅信邪不勝正!
今早開庭前,有多位臉友前來相認。開庭時,他們默默的坐在旁聽席聆聽。開庭後,他們又安安靜靜的離開,無人呼喊「翁教授加油」!
離開高院後,我們前往國家音樂廳與朋友午餐。上了計程車,司機先生直呼我「翁教授」。開庭後我來不及戴上帽子,被司機先生認出來了。
途中我發現司機先生是我嘉中的學弟,退休後開計程車打發時間。下車時,這位學弟拒收車資,但我家老闆還是堅持付錢。
走下計程車後,我發現今天的台北沒有那麼冷,因為我有一顆暖和的心!
原文出自翁達瑞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