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李忠憲專欄》信仰的虛偽與自省的缺席

圖片來源:Pixabay / 作者:truthseeker08

我許多朋友都是慈濟之類宗教的信徒,這個組織好像有針對大專教師辦了很多活動,這一群人好像唸了很多書,也有不錯的社會地位,但真正快樂的其實並不多。

甚至我還知道有一個學長,在他的研究室裡面就有個小小的佛龕,幫助他可以修行。

我常常在想這麼多傑出的教授,平常看他們在口試學生時都問出非常犀利的問題,思考非常敏捷,難道對於自己禮拜六、日去參加的活動,不會產生任何疑問嗎?

我念國小的時候,家裡有黑道和佛教信徒的書,也跟家裡面的人參加過幾次佛教的活動。根據我的記憶那些活動感覺都非常好,裡面的人都笑臉迎人,有堅定的信仰,在那樣的環境當中,比家庭還有溫暖。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投入宗教很多是對現實的失望或疏離,但希望有好的來生,或脫離輪迴,進入永生不死的極樂世界或天堂。

我很喜歡「里斯本夜車」這本書,男主角普拉多中學畢業的時候,是這樣描述永生的天堂:
「同樣的感覺第二次出現時,便不再有第一次時的感受,重現的感覺讓感受褪色。一旦同樣的感覺出現過於頻繁,持續過於長久,大家必定心生厭倦和疲乏。想到日子將永無止境,不朽的靈魂怎能不出生出強烈的厭惡和絕望的呼喊。」

宗教原本應該是對生命困惑的深刻回答,如果成為僅僅的儀式和逃避工具時,便失去了其批判性價值。

「一切高尚的事物都充滿了深刻的矛盾。」宗教若只是一個能帶來安慰的儀式或溫暖的群體,那麼它究竟是在追尋永恆的真理,還是僅僅填補個人心理的空虛?

如果所謂的「極樂世界」或「天堂」不過是對生命終結的恐懼所建構出來的幻象,那麼我們是否應該重新審視這份信仰的真誠,並在面對死亡的美麗與恐懼時,以真實的生命熱忱超越它?

圖片來源:Pixabay

「死亡賦予人類美麗和恐懼的瞬間!唯有死亡,才讓時間有了生命。」~里斯本夜車

原文出自李忠憲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