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李忠憲專欄》畢業典禮

圖片來源:pixabay

最近是畢業的季節,系館前面的草地上,每天都可以看到成大畢業生和老師一起拍照,一群人一起畢業。德國基本上沒有這樣的畢業典禮,一年中的每一天都有人畢業離開,感覺比較像人生,每個人都很獨特,從人生畢業的時間也各不相同。

在我人生的歷程當中,每次的畢業總是讓我更加的不快樂。畢業了然後下一步要追求更遠大的目標,大學畢業念碩士、碩士畢業念博士,博士畢業以後要追求一個相稱的職業,來展現自己的不凡能力。人生總是在「下一步應該做什麼」的情況,匆匆忙忙地度過這些時光。

很多英年早逝的同事或學長,就我的觀察除了工作以外,幾乎一無所有,我常常會想:如果這些優秀的人知道自己有這種命運,還會選擇同樣的生活嗎?

我的好友 Werner 死的時候,他的意識消失,我傷心難過了一段時間,幾年後,我已經對他的印象開始模糊,很多事情也不再記得。我想一旦我的意識消失,我也會像他一樣不知道自己的存在,從某種意義上說,人生就是一部預知死亡的編年史。

阿甘正傳裡面,媽媽告訴阿甘,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事先永遠不會知道吃到什麼口味。生命是件美好的事情,但不會無窮無盡,有辦法讓自己幸福的人,就能吃到巧克力,但巧克力沒有辦法永遠一直吃下去,如果可以明白這件事情,就能夠了解人世間的道理,世界並不虧欠我們什麼,就像生命的一樣,能吃幾顆巧克力,就吃幾顆巧克力,其他的情緒都是多餘的。

面對死亡是非常個人的事情,我們孤獨而來、孤獨而去,不是派對要結束,而是我們必須離開,沒有我們,派對還會繼續。可能讓我們感到不安的是,當音樂還在播放時,我們不得不離開我們所珍愛的每一個人。

然而,如果音樂對每個人都停止了?如果世界處於毀滅的邊緣?知道每個人都和我們一起離開,我們會感到安慰嗎?雖然我永遠不會希望它,而且聽起來很可怕,但不可否認的是,擁有即將結束的共同經歷比單獨行動更令人欣慰,例如在戰亂或天災的同時死亡,但這種欣慰可能帶來倍數的悲哀。

在德國的大學,畢業就一個人離開,沒有群體的歡樂,就好像一個人孤獨的死亡。在台灣和歐美的大學,畢業一群人的歡樂派對,一群人的集體離開,仔細想想這種歡樂帶來更大的悲哀,喜怒哀樂並沒有好壞,只是如何看待當下的這種情緒,以及對此產生的反應。

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在人生的什麼階段死亡沒有人可以預料,像季鴻這樣年紀輕輕的就走,但他還是留下不少美麗的回憶。最可憐的就像恩恩的悲劇,在來不及給周圍的父母和親人留下任何深刻記憶的情況之下,只能帶來悲劇的感覺。這也是我們為什麼對傷害小孩的事情,特別覺得是天條的原因。死了一個小孩,帶給他週圍的人極大的悲哀,對有愛的父母一生難以忘懷。

理性思考,一個人不願意死的程度應該取決於他還沒有完成什麼,也取決於他做事的能力。從這個意義上說,過早的死亡被認為更加悲慘。雖然不必害怕死亡,但沒有充分體驗生活的機會令人心痛。我們需要時間來實現我們的願望,以便留下足跡。

我們是否心滿意足溫柔地進入那個死亡的良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自己的足跡。如果我們不覺得是離開的時候,我們最後的生命派對將以淚水告終。

除了少數真正認識我們的人,沒有我們的世界將與過去大同小異,我們希望所愛的人記住我們,希望他們因我們的缺席而難過,但我們又不想成為所愛的人悲傷的原因,這的確非常矛盾。

對於活著的人來說,想像我們所愛的人並沒有真正死去,而是已經在一個更好的地方,我們最終會團聚,這樣的宗教承諾令人欣慰。

然而,如果我們不接受這種想法,我們就必須直接面對我們的損失。對於那些離開的人來說,一個重要的安慰是我們知道那些留下來的人會透過他們的愛來悲傷並記住我們。

沒有我們的世界只會因我們留下的東西而變得不同。我們只是這次聚會的客人,但應該致力於讓我們去過的地方變的更好。

每一次的畢業典禮,每個人都應該想想自己人生畢業時會是怎樣的狀況,最後留在自己身上和留給這個世界的,到底剩下什麼東西。

活在當下,享受一個階段努力之後應該有的悠閑時光,然後選一條讓自己人生畢業時不會後悔的路。

圖片來源:pixabay

原文出自李忠憲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

where to buy viagra buy generic 100mg viagra online
buy amoxicillin online can you buy amoxicillin over the counter
buy ivermectin online buy ivermectin for humans
viagra before and after photos how long does viagra last
buy viagra online where can i buy viag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