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原民會主委分享原運經歷 盼多元文化教育減少歧視

花蓮縣原住民族教育資源中心委託三民國中辦理「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師資研習課程」,原民會主委夷將‧拔路兒Icyang‧Parod(圖)受邀演講。圖片來源:中央社

原住民族委員會主委夷將‧拔路兒( Icyang Parod )今天到花蓮玉里鎮三民國中分享原住民正名運動及轉型正義,期盼透過多元文化課程,教導學生認識不同族群,減少歧視事件發生。

花蓮縣原住民族教育資源中心委託三民國中辦理「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師資研習課程」,夷將‧拔路兒受邀演講,以原住民族觀點來分享與理解過去的抗爭運動史及轉型正義的意涵。

夷將.拔路兒指出,原住民族從清代被稱「番」、日治「高砂」,到戰後國民政府稱「山胞」及「山地人」,來自全島各族人不想受到歧視性稱呼,於是在 1984 年到 1997 年間展開正名運動,當時他也是街頭抗議的一員。

夷將‧拔路兒鼓勵年輕原住民學子,自我覺醒很重要,遇到問題要有勇氣和決心表達意見,才有改變的機會,加上政府有決心面對,改革是有希望的。

夷將‧拔路兒指出,總統蔡英文 2016 年上任後,代替政府向原住民道歉,並在隔年制定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讓原住民語言成為國家語言, 2019 年修正山坡地保育利用條例、原住民族教育法、原住民保留地禁伐補償條例及原住民保留地開發管理辦法等法案。

夷將‧拔路兒說, 2022 年行政院通過「國家語言整體發展方案5年計畫」,族語預算從每年新台幣1億 1000 萬大幅增加到 18 億 5000 萬元,用於族語老師專職化、廣設族語推廣人員、設置 16 族語言推動組織等,大力推動原住民族語言的保存、維護與發展。

媒體會後聯訪問到,校園內仍存在原民歧視問題。夷將說,原民會與教育部非常嚴肅的面對無論是中一中、台大歧視案,6月會與教育部針對原住民教育政策開會討論,如何落實多元文化教育,從學校教育、社會教育讓民眾能用更多元價值去認識不同族群。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

where to buy viagra buy generic 100mg viagra online
buy amoxicillin online can you buy amoxicillin over the counter
buy ivermectin online buy ivermectin for humans
viagra before and after photos how long does viagra last
buy viagra online where can i buy viag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