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中國面臨動力電池產能過剩危機 寧德時代做 4 休 3

圖片來源:中央社

中國引以為傲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正面臨動力電池產能過剩的危機。龍頭企業寧德時代傳出工人無班可加,甚至必須「做 4 休 3」;不僅規模較小的企業面臨淘汰,負面效應已擴及整個產業鏈。

騰訊新聞深網報導,「現在有個穩定的廠上班就不錯了」。常州市江蘇時代(寧德時代子公司)的基層工人小李長期過著兩點一線的生活:幾乎有 12 個小時在廠裡工作(8 小時正常工時 + 4 小時加班工時)。

作為匯集寧德時代、比亞迪、中創新航、蜂巢能源等動力電池製造基地的城市,常州吸引了無數像小李一樣的年輕人前來尋找機會。

據「 2022 胡潤中國新能源產業集聚度城市榜」,常州新能源投資熱度排全國第 1,產業聚集度全國第 5,是唯一進入前五名的非一線城市。

但欣欣向榮的背後,新能源市場的逐漸飽和以及車企自建電池生產線,已對常州電池業務帶來困境。

據財聯社此前報導,在 2021 年的生產高峰時期,寧德時代工廠的工人每月加上過年留守獎金能拿到人民幣 1.4 萬元(約新台幣 6.1 萬元),不留守的話也能拿到 9000 多元。

「現在有的人上 4 天休 3 天,有的只讓每天上 8 小時,不讓加班」。江蘇時代的小李及中創新航、蜂巢能源等工廠工人表示,最近幾個月為了降低產量,工廠普遍都在控制加班,如果只上夠正常的工作工時,大家到手的薪資可能直接被打對折,有的人一個月只能拿到 3000 元至 4000 元基礎工資。

寧德時代第一季財報顯示,截至 3 月 31 日,公司存貨期末餘額 640 億元,相比年初餘額減少約 127 億元。這意味著寧德時代第一季消耗了去年的存貨,產量低於銷量。

生產減速的情況不僅僅發生在寧德時代,位於常州的動力電池大廠如中創新航、蜂巢能源都在透過控制加班、關停部分產線來調整生產節奏。

動力電池進入產能過剩週期,相似的情況曾在 2017 年發生過,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數據顯示, 2017 年中國動力電池的產能超過 200GWh ( 100 萬瓩小時),但總體產能利用率只有 40 %,當時約 1 / 3 企業沒能扛住,被淘汰出局。

據報導,中國動力電池企業形成了頭部企業聚集效應日益突出的特徵,從 2020 年的頭兩家企業 65 % 的占比,上升到 74 %,其它多家企業只占 26 %。

第一梯隊中,寧德時代今年第一季市占率下降 5.3 %,而比亞迪因其銷量飆升,市占率大增 10.7 %。

在搭載比亞迪刀片電池的特斯拉( Tesla )電動車量產下線後,比亞迪或將進一步對寧德時代形成壓力。畢竟特斯拉和比亞迪是全球範圍內新能源汽車賣得最好的車企。

第二梯隊競爭更為慘烈,由於長城新能源汽車銷量下滑,蜂巢能源裝車量年減達 39.1 %,排名由去年同期第 5 降至第 9 名。中創新航目前雖穩坐國內第三,但市占率也下滑;此前傳出減招工人,近日再爆集中解約臨近畢業的應屆生。

中國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前天發文指出,目前動力電池產量中裝車的比例在不斷降低, 2020 年動力電池裝車的生產電池裝機率達到 76 %, 2021 年是 70 %, 2022 年是 54 %, 2023 年是 51 %。

經歷過去幾年產業鏈一輪又一輪瘋狂的投資擴產潮之後,動力電池產能過剩越來越嚴重,當前產量遠高於需求,業者不得不減產。

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聯盟發布的數據顯示,4 月份動力電池產量共計 47.0 GWh ,比 3 月下降 8.3 %;動力電池裝車量 25.1 GWh 也比 3 月下降9.5%。

據經濟觀察網,動力電池業的高庫存必然會傳導至上游原材料領域,相關材料企業產能過剩危機恐將更嚴重。

真鋰研究總裁墨柯此前指出,很多電池企業都在去庫存、縮產能,今年動力電池行業將面臨產能過剩,目前的情況只是開始,產能過剩將從低端市場向高端市場蔓延,不具備規模實力的中小電池商將面臨較大風險。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

where to buy viagra buy generic 100mg viagra online
buy amoxicillin online can you buy amoxicillin over the counter
buy ivermectin online buy ivermectin for humans
viagra before and after photos how long does viagra last
buy viagra online where can i buy viag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