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李筱峰專欄》「明治維新十傑」大村益次郎

圖片來源:截自李筱峰臉書

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前,天皇只是空有虛名,政治的實權是操在幕府手中。

在近代西方帝國主義船堅砲利的威脅下,位處西南的長州藩(約今山口縣)、薩摩藩(今鹿耳島)首當其衝。那裡的低階武士,對幕府統治與外國侵略造成的社會混亂十分不滿,因此喊出了「尊王攘夷」的口號。他們主張推翻架空天皇的幕府,將大政奉還給天皇、並驅除外國勢力,他們狂熱地展開反對西方勢力,引來外國的報復與幕府的討伐,然而此時的幕府已無力控制各地藩侯。

在 1864 到 1865 年間長州藩對抗幕府軍隊的戰鬥中,有一位以戰略家聞名的知識份子崛起,發揮極大的作用,他就是「明治維新十傑」之一的大村益次郎。

今天是大村益次郎的冥誕,他於 1824 年 5 月 30 日出生在一個長州藩醫生家庭。幼年接受儒學教育。19 歲開始習「蘭學」(「蘭」是指荷蘭,因荷蘭較早進入日本,所以西學幾乎以「蘭學」起始)和醫學;23 歲到大阪學西醫;1850 年還鄉業醫;後又去長崎學習西方的航海術;1856 年去江戶(東京)在著書調所和講武所任敎,講授西洋兵學、蘭學並負責翻譯,同時向美國傳教士學習英語,也學習西方兵法;1860 年,受長州藩的邀請,成為藩士;他建議在宇和島城北部建築樺崎砲台。

從他的學習歷程,可以知道大村益次郎是一個熱心求知、求改革的人。

1866 年 3 月,上述的長州、薩摩二藩祕密結成「薩長同盟」,約定共同對抗幕府。同年的第二次長州征伐時,大村益次郎擔任石州口方面的指揮,以少勝多,撃破幕府軍。6 月 16 日,通過中立的津和野藩,進撃擁幕的濱田藩。7 月 18 日,攻陷濱田城,後占領石見銀山。

1867 年 11 月,長州、薩摩、土佐、佐賀四藩要求幕府將政權交還給天皇(即所謂「大政奉還」)因此與幕府之間正式爆發內戰(即「辰戊戰爭」)。幕府軍潰敗。1868 年 1 月 3 日天皇軍進入天皇所在的京都,4 月幕府的根據地江戶投降,改名東京;1868 年 5 月 15 日,大村益次郎僅用1日就鎮壓天野八郎等舊幕府殘黨組成的彰義隊。1869 年所有抵抗結束。歷時長達 265 年的德川幕府統治正式終結,明治天皇掌握實權,推動明治維新。

1869 年(明治 2 年),大村益次郎就任軍務官副知事,成為軍制改革的中心,在兵制會議中主張創設不依靠藩兵的政府直屬軍隊。這是日本陸軍的創始,所以大村益次郎被視為日本現代化軍隊的創建者。

由於有功於明治維新,大村益次郎因此名列「明治維新十傑」之一。

看看以下照片,大村益次郎的長相很像古畫中的達摩祖師,而大村掌握了火器槍砲的新技術,因此另一名長州藩士高杉晉作就替大村益次郎取了一個綽號叫「火吹達摩」(「火吹」是指雜耍中的吐火秀)。

圖片來源:截自李筱峰臉書

然而這位「火吹達摩」,卻無達摩祖師之壽。1869 年大村益次郎在京都三條木屋町的旅館,被反對改革的武士刺殺身亡!

(附記:極端仇日人士認為,近代日本明治維新的結果,是對外擴張,中國、台灣皆受其侵略,所以促成維新的人物不值一顧,此觀點失之偏頗!對歷史人物的了解,不必訴諸英雄史觀與聖人理想,而應以其時空脈絡來理解其特質。

大村益次郎在困境中,求知求新,思考家國的變革,亦足堪師法。至於日本後來走上帝國主義之路,是另外一個該批判的議題!)

原文出自李筱峰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

where to buy viagra buy generic 100mg viagra online
buy amoxicillin online can you buy amoxicillin over the counter
buy ivermectin online buy ivermectin for humans
viagra before and after photos how long does viagra last
buy viagra online where can i buy viag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