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鴻海高雄夢一場:郭台銘的政治投資話術

圖片來源:取自 高雄好過日 臉書

本文作者:Claudius

郭台銘昨天正式提出參選總統首個高雄政見,那就是在半屏山下興建核電廠,同時造謠高雄嚴重缺電,台積電不來。另外還強調企業家治國,不要議會監督。儘管後來透過臉書致歉,但道歉只針對倉促發言,並未收回高雄建核電廠的想法。

有趣的是,郭台銘宣稱「核能絕對是好生意」,但鴻海在全球投資能源只投資太陽能、儲能等綠能相關產業,也只自建太陽能電廠。比爾蓋茲認為應該開發新核能,是拿自己的財產去投入。

郭台銘大力讚揚核能,卻一毛都沒投資,全部投資綠能。嘴巴很會說,但錢包卻很誠實。

如果我們進一步放眼郭台銘說要投資高雄的歷史,那更是精彩。我們今天就來回顧,這一齣鴻海「第一次投資高雄」的夢幻大戲。(當前的鴻海第二次投資高雄,那是劉揚偉的鴻海,實質上有很大不同,這就留待下次解說)

時間回到 2008 年 4 月 7 日,馬英九當選總統尚未就職,特地拜會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等企業大老,根據郭台銘受訪表示,在兩人搭車從土城前往台塑大樓途中,馬英九要他不但要擴大投資台灣,還要南北平衡去高雄投資。

「南部我實在不熟」郭台銘回答。

但馬英九表示因信心不足、政府效能沒有充分發揮,所以經濟投資較少,才希望郭董投資高雄,還說鴻海在印度、中國都有投資軟體業,希望他投資軟體中心,而且還要「盡快去」。

「希望就職前有結論」馬英九對郭台銘說。

會晤後,郭台銘對記者說:「我不曉得這是命令還是期望」。但他在車上馬上就接受馬英九的提議。而且還答應,要把鴻海集團在越南生產的商品在高雄港轉運,做到南北平衡「相信很快就會有行動與成果」。

在馬英九就職後,6 月 4 日郭台銘果真正式到高雄簽署「投資意向書」,並宣布鴻海進駐高雄軟體園區。

郭台銘致詞時真誠表示,他感受到高雄人的熱情,經評估高雄市的交通、教育及人力資源俱佳,成本更具競爭力,是軟體工業紮根的好地方。因此在永續經營的原則下,鴻海將於 5 年內在高雄創造 3,000 個軟體工程師的就業機會,並決心在 1 年內聘用 500 位軟體工程師,積極打造高雄軟體產業的發展。7 月,經濟部長尹啟銘受訪時更加碼表示,郭台銘透露,真正的招聘數字應該會更多。

2008 年 8 月 6 日,郭台銘更宣布,在鴻海集團的全球佈局中,將擴大對高雄投資,包括軟體園區及高雄港。未來會將高雄港定位為鴻海的「亞洲運籌中心」,將採購的原物料及加工生產的產品都在此發貨,讓高雄成為南台灣經濟發展的火車頭。

說到這裡,鴻海第一次投資高雄的故事,還沒到高潮迭起處,就結束了。

雖然鴻海一開始確實租下了高軟整層商辦開立辦公室,但鴻海自己的育成研發大樓暨雲端資料中心,一直拖到 2011 年 12 月又要選總統了才動土,等於三年多都沒有大幅投資進展,就算 2016 年馬英九下台時大樓蓋好了,14 層的商辦鴻海也用不到一半,大多租給其他企業,最大的租戶一度還是政府機關海委會,這棟斥資 19 億的大樓,開出每坪租金也是高軟最高的 850 元,也就是鴻海 8 年來在高雄最主要的投資是房地產業。

2014 年又到選市長時,跳槽到中國黨的選將小早川秋興表示,郭台銘曾親口承諾,如果他當選高雄市長,就要在高雄建立電子企業的產業鏈,從設計開始,製造、成品、軟體程式等,將是一個年產值數千億元的產業鏈、產業規模足以與竹科相比擬。郭台銘的事業再次成為政治人物的籌碼。

但進駐高雄十年後,鴻海招募的工程師數目,竟然還沒超過第一年目標。雲高、揚信、鴻佰這幾家子公司,做的也不是當初集團軟體研發中心的核心業務,而是管理出租雲端機房、當二房東出租辦公室這樣的事業。

原本招募到鴻海進駐高雄,招募數千位高薪菁英,從事先進軟體開發,還把整個集團的物流運籌移到高雄,這應該是藍營的政績,應該要大吹特吹,每次選舉拿出來吶喊你看我們對高雄多好,高雄起飛了,你說是吧? 但接下來選市長、選總統,藍營安安靜靜,似乎馬英九的偉大政績招商鴻海成功,從沒有真的來過高雄。

但十年之後,郭台銘在高雄的舞台又來了。

這次向他招手的,已不是過氣的馬那個,而是藍營的新一代教主韓國瑜。當他透過罵高雄又老又窮,承諾高雄發大財,高雄變成台灣首富,進而當選市長後。問題就來了,自己的經濟政策沒有一個可行的,於是他想到了郭台銘。

根據遊走各陣營的小早川秋興透露,韓國瑜當選隔天,立刻和郭董通話 3 小時,力邀鴻海投資高雄。據了解,韓郭兩人相談甚歡,我都快可以想像兩位高齡頂級推銷員各種互相花式吹捧,妙語如珠的場景了。

不過因為韓國瑜上任時一連串混亂的施政操作,拖到了 2019 年 3 月 17 日,郭台銘才來高雄與韓國瑜簽署合作備忘錄。

郭台銘在活動上強調,他將會:「大舉增加僱用高雄人才,擴大高雄軟體基地,把現在的 300 人擴大到 3,000 人」,間接承認鴻海在高雄雇用數只有承諾的 1/10。

但他也強調:「這個基地並不是像印度一樣,搞軟體代工,因此要重質不重量,要把現有的 300 人當種子,培育出 3,000 個人工智慧與大數據相關的高級人才。」

很有趣的是,就在 2019 年,由於郭台銘一系列投資跳票已經被做成懶人包,郭台銘在自己臉書上以強烈語氣反擊,「鴻海從來沒說要在高雄軟體園區投資 800 億元」,還暗諷有科技常識的人都知道,在軟體園區的投資是用不到 800 億元。問題在於,大部分人都沒有提出這個數據,反倒是郭台銘並沒有回應「2013 年以前招募 3000 位軟體工程師」、「把高雄定為成鴻海亞洲運籌中心」等承諾。

不過到了郭韓同台之時,由於兩人都想選總統,檯面上的吹捧已經擋不住檯面下的暗潮洶湧。而鴻海 MOU 就和韓國瑜簽訂的大部分 MOU 一樣,隨著他本人在高雄消逝。

2020 年以後,鴻海在「後郭台銘時代」,投資橋科、新灣區,那是另一個故事,就不在郭董的築夢之旅裡面了。

從郭台銘十多年來宣稱要投資高雄的種種發言來看,有幾個特色:

  • 政治導向,衝動承諾: 郭台銘說他要在高雄建核電、不需要議會等發言不夠謹慎,但其實 15 年前,他在車上一邊說不熟高雄,一邊隨口答應馬英九投資高雄,也是未經思考,倉促決定。作為國際大集團的 CEO,背負無數股東利益,竟如此隨意決策!
  • 承諾之後,隨便應付:畢竟是大公司老闆,你想他回去之後,總會認真想出適合投資的項目吧,但其實沒有!鴻海進駐高軟之初,其實沒有什麼明確目標,包含集團的軟體中心、高雄港發貨中心等構思,也都毫無實踐步驟,可以說是隨口說說,後來就隨便應付。
  • 綁架政治,另有用心:但每逢選舉或政治浪潮,郭台銘就會把他的投資構想拿出來重講一次,10 年前要招 3000 人做雲端,10 年後「目標」還是要招 3000 人改做 AI,而且還強調搭配他心有所屬的政黨或政治人物。 這種方式,或許在中國官場適合和政治人物培養感情,但在民主法治國家,利用集團替政治人物背書,若又常常有失誠信,實在很難加分。

另外一提,馬英九找郭董看似重視高雄,但他的高雄經濟政策,卻是優先拉民間友人用民間的錢投資,而任內卻大幅抑制、消減中央對高雄的實質政府投資,作法相當陰險。

近年,許多藍營政客常常造謠台積電來高雄是政治投資,然而,台積電不論設廠、帶進供應鏈均持續推進,投資項目也是針對市場需求。反而郭台銘一講十多年的鴻海投資高雄,才是純粹的「政治投資」,對於此點藍營政客們卻完全不敢批評,無恥嘴臉展露無遺。

而就算是政治性投資,若能完成也有其貢獻,但郭台銘信誓旦旦投資高雄,卻雷聲大雨點小,對他參與公共事務的聲譽有很大衝擊。如今郭台銘針對高雄一再提出各種韓國瑜式政見,繞了一圈,郭台銘的程度還是停留在 15 年前他在車上對馬英九說的那句:
「南部我實在不熟」。

郭台銘。圖片來源:中央社資料照

原文出自高雄好過日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

where to buy viagra buy generic 100mg viagra online
buy amoxicillin online can you buy amoxicillin over the counter
buy ivermectin online buy ivermectin for humans
viagra before and after photos how long does viagra last
buy viagra online where can i buy viag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