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兒少易受網路負面衝擊 數位隱私保護觀念不足

圖片來源:中央社

網路內容防護機構統計,兒少網路負面衝擊3大樣態包含網路霸凌、性私密影像外流、網路詐騙,專家並指,兒少對數位隱私保護觀念不足。對此台少盟呼籲政府亟須關注甚至立法保護。

為防網路時代兒少長期暴露於數位環境中,可能遭受負面衝擊,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今天舉辦「大人們你到底在擔心什麼?」座談會,邀集專家學者探討問題樣態、師長可採取因應策略與相關規範。

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理事長林月琴致詞表示,數位帶來文明,但也帶來網路性暴力、網路霸凌、仇恨言論、網路詐騙等負面情況,聯合國調查全球有 48 %人上網,其中又有 71 %是兒少,如何降低衝擊,需要努力。

林月琴指出, iWIN 網路內容防護機構 2021 年接獲2.5萬件青少年申訴案,其中 33 %是暴力霸凌, 22 %涉及色情內容, 14 %為資訊安全問題;此外青少年因社群平台造成容貌焦慮、比較心態,或可能遭到詐騙,也需要學習情緒適應,都是政府亟須關注甚至立法保護的課題。

iWIN 執行秘書劉昱均在論壇中指出,從相關案件觀察,兒少使用網路問題有3大樣態,包含網路公審霸凌,兒少性私密影像外流增加,網路詐騙也開始以中學生為對象;其中以性私密影像增加最嚴重。分析發現根本原因為孩子對數位隱私保護觀念不足,也不知有哪些輔助工具,因此如何成為可靠諮詢對象,成為大人的課題。

Meta 公共政策總監陳奕儒以 Meta 在 2022 年的調查指出,青少年面對網路世界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對風險感知反應不一,家長對於青少年的管控程度也各有不同;但青少年僅在遇到嚴重狀況的時候會尋求權威角色的支援,但更多時候會向同儕或較年長的青少年尋求支援,監護人須建立良好溝通,才能提供孩子數位陪伴。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常務執行委員張安婷說,法律無法規範和解決所有事情,還是要回到家長如何陪伴、留意孩子,並善用軟體對孩童上網內容做一定程度的監控。不過對網站平台上的違法內容,課以業者移除或限制瀏覽等義務,確實是國際趨勢,如何規範等問題,值得社會探討。

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劉慧雯則指出,調查在 TikTok 上產製內容的僅占使用者少數,造成內容多樣性低,因此鼓勵孩子創作、豐富平台內容反而更顯重要;此外也需要練習自行設定目的、搜尋資訊,避免長期任憑演算法和同溫層餵食;大人也不能只抱著「都不看最好」的態度,唯有知道孩子在看甚麼,才能跟孩子討論。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

where to buy viagra buy generic 100mg viagra online
buy amoxicillin online can you buy amoxicillin over the counter
buy ivermectin online buy ivermectin for humans
viagra before and after photos how long does viagra last
buy viagra online where can i buy viag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