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謝志偉專欄》湠台灣

圖片來源:Pixabay/作者:sonice960
就在德國高階官員、國會議員訪台之際,這星期,台灣的吳政忠政委以國科會主委的身份率一陣容堅強的十人團隊訪德,個個都是各現代科技領域的頂尖高手。
我陪著他們,親證,所訪之處,不論是政府部門,或是研究單位,莫不受到熱烈真誠的接待,所談的話題,無不深入且扎實。
幾天下來,我深刻感受到,作為台灣人的驕傲與自信。
多次,吳政委對我說:「展現實力讓台灣被看見,被聽見,被尊敬,被期待,進而促進台德兩個同為自由民主的國家深化合作關係,這是此行的主要目的。」
而團隊裏的每位專家學者也這麼對我說。
我可以告訴大家,所達目的遠超過之前所設定。至於細節、層級,恕我須賣個關子,日後有機會再詳說。
一路上,吳政委和團隊成員心繫台灣的話讓我多次想到,「湠台灣」這三個字⋯⋯
1990 年後,我逐漸進出、參與台灣的選舉場,也開始聽到一些不曾聽過的台語,其中一個是動詞:「湠」。第一次聽到時,是類似「逐家給/乎伊湠乎開」的句子時,我只能從語境中大約瞭解其意思:「擴散開來以發揮影響力。」
後來,我查了「湠」這個字,雖然是「水」字邊,卻可意指「水或火之蔓延」,進而可引申為「拓展」的正面意涵。是個水火相容的字眼,重點都在「蔓(漫)延」。而「炭」既是音符,也是意符。
「炭」對我們那個年代出生的小孩來說,屬日常生活物資。舉凡燒飯,烘衣服或尿布,都缺它不可。以報紙、木柴及煤炭來升火(起火),常燻到兩眼流淚,至今我記憶猶新。這些,和後來的「炭燒」及「燒炭」完全是兩回事了。
將近三十年後,「流麻溝十五號」這部電影是由姚文智組的公司拍的,而這家公司就取名「湠台灣」。毫無疑問,就是要透過拍電影、拍台灣的故事,讓「台灣」「擴散」到這塊土地的每個角落。
問題是,為什麼在台灣還須要「湠」台灣?正是因為「台灣」被「壓制,被掩埋」。
那罪魁禍首是誰?就是視台灣為其財產的人群或團體。在過去是戒嚴台灣的中國國民黨,在今天是覬覦台灣的中國共產黨。都因對台灣有非分之想,而以暴力威脅恐嚇台灣人(這塊土地的主人。)
非分之想,貪也。「貪」這個字在此次九合一選舉,非常熱門。但,我不擬在此評論之。我要指出的是,「貪」和「炭」同音(「一聲」和「四聲」之別,在此影響不大),有無因此同義呢?有的!
從《釋名》中的聲訓來看,「貪,探也,探取入他分」,可得:貪者,探手入他人之袋而竊取其物以納為己有也。此處的「貪」、「探」與「湠」同音,且有「擴張原有範圍」之義,只不過,「湠台灣」有正當性及必要性,而「探/貪台灣」者,則無正當性而純屬狼性也。
就這個角度來看,有某前總統口口聲聲「台灣、中國,互相隸屬」,其實重點是在「和中國共貪台灣」,否則在他當總統的那些年,為何要下令:中國官員來台灣時,所到之處,台灣/中華民國的國旗全都得收起來。而該黨要員去中國練舌功時,不但中國的國旗到處飄,反而依舊是台灣/中華民國的國旗全不見蹤影?
明天,這一團繼續前往歐盟另一龍頭國家「湠台灣」。今夜,我充滿感恩地助他們一路平安,萬事順利。
或者,等明早送機時,再親自一一跟他們說。
而睡前,我告訴自己,在台灣內部仍有人、有政黨在和中國假藉「反獨」的名義威脅侵略併吞自由民主台灣的情況下,每一場選舉所投的每一張票,理所當然都要投給和台灣人一起「湠台灣」而不是和中國一起「貪台灣」的政黨!
至於那些現在忽然堅稱「地方選舉和抗中保台」無關的某些人好像都忘記了,當年我在幫他們或一起幫別人助選時,不分中央或地方選舉,聲嘶力竭喊「票投台灣,力抗國共」等話語了。
貼文後,老友台灣史學者戴寶村來留言:「蕃薯不驚落土爛 只求枝葉代代湠」。對,就是這一句!謝謝寶村兄!
這是吳政委為她太太和自己親自拉花的咖啡。我看了很感驚艶:
原來他不但會,湠台灣,還會,湠咖啡!
圖片來源:截自 謝志偉粉絲頁

原文出自謝志偉粉絲頁,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