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獨家】澳洲研究發現中國行動支付有資安、監管、法律與政治等風險

圖片來源:截自澳洲格里菲斯大學研究報告

(芋傳媒記者林雙牧報導)澳洲格里菲斯大學(Griffith University)一項關於亞太地區行動支付風險評估的研究報告指出,中國的行動支付存在著技術、資安、監管、法律政治等風險。由Hui FengLuke HoughtonErnest FooDian TjondronegoroKhondker Mohammad Zobair五位學者組成的格里菲斯大學研究團隊,在20222月下旬發表了題名為「亞太地區行動支付的崛起:機會、風險與挑戰」(The rise of mobile payments in the Asia Pacific: opportunities, risks and challenges)的研究報告,此研究分析了澳洲、紐西蘭、新加坡、泰國等地的行動支付問題,總體來說,Apple Pay、Samsung Pay、Google Pay 等行動支付是比較安全的,中國普遍採用 QR code 的支付方式存在著極大的風險問題。

風險皆是來自於中國的行動支付系統

研究發現,亞太地區的行動支付存在著技術、資安、監管、法律、政治等風險。資安風險主要是來自中國的行動支付,大型公司如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他們壟斷市場也就等於壟斷了用戶個人資訊。根據中國 2021 年公布的「數據安全法」、「網絡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這些中國的行動支付公司有義務在中國政府要求下,向中國政府提供用戶相關資訊。另外,中國接下來要推出數位主權貨幣,這就意味著,即使將來私人公司不合作,中國政府同樣也可以獲得所有通過數位行動支付系統進行的交易細節。

在監管方面,這些中國行動支付平台在海外運作,但中國行動支付並不與當地政府進行監管方面的合作,這就產生了跨國逃稅和洗錢的風險。在法律與政治方面,就是前面提到的三項中國法律,實際運用上是允許中國政府取得其他國家使用者的任何資訊;也就是中國的法律與行動支付模式,對外國的國家安全構成了潛在的風險。在另一個層面上,目前國際上對行動支付仍缺乏統一的金融監管機制,對行動支付公司並沒有依照金融機構的嚴格標準來做規範,如果這些行動支付公司出現流動性危機,可能會連帶造成金融系統出現危機。

圖片來源:截自澳洲格里菲斯大學研究報告

中國法律影響其他國家的國家安全

此外,中國已經通過國內立法把中國的資訊築起了籬笆,其他國家也應該要加速制訂相關法律來應對。各國應該致力禁止中國透過行動支付獲得外國的個資,同時也要能確保中國與國際合作,共同打擊逃稅和洗錢。在這項研究的案例中,中國行動支付公司在澳洲和紐西蘭的市場滲透率不高,但是在東南亞市場中,例如新加坡和泰國扮演比較重要的角色。中國行動支付公司在澳洲、紐西蘭的主要客戶是當地華人和中國遊客,並不是主流的消費市場。不過,中國行動支付公司在東南亞,則是透過投資和收購電子商務平台直接進入主流市場。這項研究值得台灣借鏡與思考的問題在於,許多與中國有關的東南亞電商公司可以進入台灣市場,台灣與東南亞的電商市場交集等於是和中國的交集;也就是說,這項研究也點出了台灣行動支付市場實際上也存在著與中國有關的資安、監管、法律與政治上等等風險。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

where to buy viagra buy generic 100mg viagra online
buy amoxicillin online can you buy amoxicillin over the counter
buy ivermectin online buy ivermectin for humans
viagra before and after photos how long does viagra last
buy viagra online where can i buy viag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