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林士清專欄》財政因素使然:大基隆市成為台灣第八都的隱憂

圖片來源:中央社

伴隨新竹縣市合併爭取第七都話題出爐後,基隆市長林右昌近期同時倡議北北基行政區整併升格,拋出大基隆市合併周圍地區,在台灣東北角成立新的「北海市」,抑或將基隆、汐止合併至台北成為「大台北市」。

事實上,無論大基隆市抑或大台北市,都必須從台灣的國土規劃觀點來思考:北北基的三個地方政府的行政區域應當到了需要重劃的階段,特別是台北市作為全台灣首善之區是否需要新腹地來發展?抑或新北市管轄範圍太大導致內部城鄉差距嚴重的問題。

羅智強曾提出台北-基隆合併的飛地主張

當然,基隆市長的倡議,隨即遭到台北市長和新北市長的圍剿,柯文哲市長認為林右昌所提議的縣市升格合併,只是為了 2022 選舉拋出來的政治話題;侯友宜市長則表示國土規畫不是單一人說了算。

嚴格來說,基隆市與台北市的連結點只有南港、汐止、基隆之交通路廊,若是要管理基隆地區並不方便,大台北市恐難以得到台北市民的同意,最早提出基隆以飛地方式併入台北市的羅智強,就沒有得到民意的認可。

現任台北市議員羅智強,在馬政府末期離開總統副秘書長職位後,曾對媒體發表「基隆習題的上中下策」,羅智強該文中主張台北、基隆兩地合併,即便兩地隔了汐止變成飛地,並言之鑿鑿地相信基隆若維持現狀,不選擇與台北市合併,少了制度的助力,基隆將會繼續邊緣化的困境。羅智強認為不管汐止是否隔在基隆、台北之間,兩個城市既然是獨立存在,便不會有「飛地」的難題,關鍵是衛星地區與中心城市如何均衡發展。

剖析當時的時空因素,因為羅智強本人是基隆出身,相傳羅智強是以爭取 2014 年國民黨基隆市長初選試試水溫,但國民黨則是推派當時擔任移民署長的謝立功參選,但遭到被國民黨開除黨籍的黃景泰狙擊,黃景泰在擔任基隆市議會議長期間以個人名義主辦黃色小鴨展,迄今讓筆者印象深刻,但 2014 年國民黨在基隆的分裂,反而讓民進黨籍的林右昌當選。

民調顯示,有近6成基隆市民支持與新北7個行政區合併升格,新北7區則有4成表示支持。基隆市長林右昌(圖)9日在市務會議後記者會,接受媒體聯訪表示,民調顯示是非常正面且積極的訊息,他不感到意外。圖片來源:中央社

 

基隆是否要矮化成為台北的邊陲?

林右昌的另一項倡議是基隆、汐止與台北合併成為「大台北市」,並比照 2010 年台中縣市、台南縣市、高雄縣市合併的慣例研習,讓柯文哲有連選連任的空間,但柯文哲顯然不買林右昌的帳。

撇除選舉因素,筆者認為基隆與台北、新北之間最迫切的跨域治理,乃強化公共運輸的便捷性,完善的交通運輸系統才是打通基隆任督二脈,擴大基隆在北台灣的腹地範圍。事後諸葛一番,羅智強的見解有著「台北看基隆」的優越,掛著「基隆事長」頭銜的投機,最後還是將眼光投在台北,有了羅智強的先例,輿論也會有林右昌志在選大台北市長的政治傾向。

台北作為全台灣的首善之區,台北人似乎也不太相信「雞籠人」有自身良善治理的能力,明顯缺乏一種地方自治及住民自決下的基隆視野,政治人物倡議基隆直接劃入台北其實有被選民視為政治投機的風險。

尤甚,無論從歷史發展、地理位置、生活形態來看,從日治時代的基隆郡早已自成一格,明明是北台灣的首要門戶,偏偏又想要矮化為台北市的邊陲。大基隆市與大台北市方案孰優孰劣可以繼續討論,且基隆市的省轄市地位並非不能調整,但人口數與修法需要並行,財政上還得有中央的關愛眼神才行。

整併大基隆地區得依賴中央的財政補助

基隆要與周邊地區合併為「大基隆市」成為台灣的第八都,或基隆與汐止一起納入台北成為「大台北市」等倡議,從交易成本來看,實務上消滅一個行政區域的法律上獨立人格,從目前的政治生態下,是難度非常高的政治工程。

整合基隆市與新北市東北角金山、萬里、石門、瑞芳、雙溪、平溪、貢寮等七個區皆非核心地區,但也隸屬於直轄市的新北市之下,當地居民對與基隆合併也是興致缺缺,即便合併升格為「大基隆市」或「北海市」,也不太容易成為台灣的第八都,彰化、嘉義等地區在地緣上比起基隆更有可能。

基隆市政府本身的財政情況並非很好,合併新北市東北角山海七個區,腹地雖說會大幅增大,但上述地區會導致稅賦不足自立,而大基隆市依然是需要仰賴中央增加補助的地方,稅賦若不能充裕,整併後大基隆市依然有在雙北直轄市的夾擊下有被邊緣化之困境。

此外,區域合併還涉及國土、交通、教育、環保、戶政、財稅等複雜的行政問題,除非目前執政黨有信心在蔡英文總統任期內修正「地方制度法」降低人口門檻,但此為難度甚高的政治挑戰。尤甚,民意是否繼續支持台灣出現第七都、第八都?民意上來看似乎也非當務之急。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