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人類吃蟲行不行? 美科學家在非洲推昆蟲蛋白質

非洲馬達加斯加島人吃蟲,已有400年歷史。美科學家研究永續繁殖的方式,以食用昆蟲挽救生態、解決貧困地區居民營養不良的問題。圖片來源:中央社

如果蟲子健康,且能補充蛋白質,人們敢吃嗎?美國昆蟲學家費雪接受中央社專訪,分享他從研究螞蟻、保育生態,在非洲的馬達加斯加推動「吃蟲」,減少人類對肉類的消耗。

費雪( Brian Fisher )是加州科學館( The Academy of Sciences )知名昆蟲學家。他說,地球上至少有 2 萬 2000 種螞蟻。世上所有螞蟻的總重量等於所有人類的重量,光這一點,螞蟻就值得科學研究。

加州科學館的知名昆蟲學家費雪25年來致力建立螞蟻DNA資料庫、記錄其進化史。他說,以螞蟻作為環境觀察指標有其重要性。圖片來源:中央社

 

費雪以螞蟻 DNA 建立資料庫,記錄其進化史。他告訴中央社記者:「移除所有鳥類仍可以有森林,但不能失去昆蟲,特別螞蟻是森林的黏著劑。」

「每個人都遇過螞蟻。我們可以觀察、傾聽它們。」他說,樹木帶來綠色循環,看不見的棕色循環由螞蟻領軍,像吸塵器一樣把所有廢物清理乾淨,讓營養物質分解,長成新樹、繁衍鳥類和所有生命。

螞蟻的生命周期短、變化快,比任何動物族群能提供給人類更多的環境資訊。費雪說,這幾千種新發現的螞蟻在大自然中做不同的事,如果我們不走出去發現,就不會知道牠們的故事。他希望有更多人走進森林,探索發現未知。

他認為,探索森林是人類重大冒險歷程之一,由於氣候變遷,這項探險很可能將要終止。若不探索森林,人類將會喪失記錄在地球上與我們共存者的機會。在費雪眼中,螞蟻的紀錄變成緊急的使命。

曾經到訪過台灣的費雪說,台灣的迷人之處是在高密度城市中,擁有令人感恩和保存良好的山野,「台灣的生態依舊需要追蹤監控,而螞蟻是非常好的工具」。

費雪出身伊利諾州的學者家庭,高中畢業後,花兩年時間騎腳踏車探索歐洲、學習法文與木工;返美後就讀愛荷華大學生物系。

大學時,他在史密森尼學會熱帶研究所( Smithsonian Tropical Research Institute )兼職,在巴拿馬工作一年,看見「熱帶地區的昆蟲種類繁多,如雨點般傾瀉而下」,他從研究植物探索轉向愛戀蟲蟲。

過去 25 年,他的研究基地設在舊金山的加州科學館,職涯發現 1000 種螞蟻,其中有 900 種來自世界第 4 大島、非洲東南部近海的馬達加斯加( Madagascar )。

在 2019 冠狀病毒疾病( COVID-19 )疫情爆發前,馬達加斯加是他另一個田野研究的重地;不只是盤點螞蟻,更大的目標是協助保護自然生態。

馬達加斯島擁有世界上 5% 的動、植物,是研究生態活生生的實驗室。自 1950 年代以來,當地近 80 % 的森林遭農民砍伐,用於畜牧業,每年仍有森林繼續消失。以往當地人還會獵捕瀕臨絕種動物補充蛋白質。

世界第四大島馬達加斯加島的環尾狐猴是保育動物,過去當地人會到森林捕捉食用,科學家研究以食用昆蟲解決這項對生態的破壞。(費雪提供)圖片來源:中央社

 

費雪告訴記者,保育森林、研究當地生態,唯一的方法是找到蛋白質的替代來源。

猜猜看,費雪的提案是什麼?答案是「昆蟲蛋白質」。

他的研究團隊尋找可永續發展的方式養殖食用性昆蟲,蟋蟀是其一。以馬達加斯加學校營養午餐加蟋蟀粉為例,他們發現,學童反應比吃藥更好、更健康、效果很明顯。

馬達加斯加 70 %的人口以某種形式吃蟲,已有 400 年歷史。對世上多數人來說,「以 6 腳蟋蟀蟲蟲、取代 4 隻腳牛豬」仍有心理藩籬需要跨越。

「減少吃肉」是人類未來的飲食趨勢。費雪的目標是開發一個「昆蟲工具包」,可調整為符合各地需求的解決方案,在挽救生態同時,幫助解決貧困地區人們營養不良的問題,甚至有一天當人類飛上火星時的太空食物。他說,「食用昆蟲蠻美味,只要你願意試試看」。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