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陳慶德專欄》做工又怎麼樣?推薦接地氣的〈做工的人〉

金鐘 54 大贏家「我們與惡的距離」製作團隊「大慕影藝」再推新作「做工的人」,找來資深演員李銘順、游安順(前右 2 )、苗可麗詮釋工地工人。(大慕影藝提供)圖片來源:中央社

「做工的人又怎樣?不偷不搶,對不對?一雙手養一家人,也很光榮啊。」

—〈做工的人〉台詞。

套句網路可愛鄉民常說的話,先說結論,〈做工的人〉好看,值得一追。

不知道大家上次追的臺灣影集是哪齣呢?是〈犀利人妻〉,抑或〈通靈少女〉?或是近年來〈我們與惡的距離〉或〈誰是被害者〉呢?不可諱言地,多元文化的臺灣內,我們總是可以看到來自世界各國影集,如中國的〈後宮甄嬛傳〉、〈瑯琊榜〉,抑或韓國的〈愛的迫降〉、〈夫婦的世界〉等,但看慣了外國影集,總是覺得少了點「台味」,儘管人說「藝術無國界」,但若要慶德舉出近年來最接地氣的臺灣本土影集,首推的應該是〈做工的人〉( HBO 影集,導演鄭芬芬)。

此影集改編自林立青暢銷書《做工的人》,一聽片名就充滿濃濃「台味」,描繪出「骨力做工」(kut-la̍t tsò-kang;辛勤努力工作的人)的生活,影集節奏與劇情如同它的集數一般緊湊快速,不似中國的歷史大河劇,一播就是四、五十集起跳,抑或通常以一季(三個月)十六集為基準的韓國影集,〈做工的人〉只有短短的六集( 2020 年 5 月 10 日首播,6 月 7 日播畢),勤追劇的朋友一天下午應該可以追完。當然追過劇的人都知道,每齣劇的高潮總是在每集結尾,讓人欲罷不能地追下去,同樣地〈做工的人〉也是如此,每集結束處,總會設計出幾個彩蛋與高潮。

早先求學、工作因素,抑或為了文化研究、流行文化現象的我,多年來常看韓日影集,甚至近年來自赧影評者,也發表了些影評文章。然而,〈做工的人〉讓我印象十分深刻,甚至想寫專文推薦給大家。除了此片太貼近臺灣人,特別是勞動階層日常生活的寫照外,影集內並沒有太過華麗,抑或離奇劇情,大演車禍、失憶、死不了的「影劇三寶」,耳目一新。

片內出現的場景,大多臺灣人極為眼熟,除了導演鄭芬芬[1]自身所言,此劇為臺灣首部大型工地實景拍攝劇集外,片內許多場景(當鋪、檳榔攤、刮刮樂彩券行)與擺設都經過精心設計。諸如男主角鐵工兄弟阿祈(李銘順飾)、阿欽(柯叔元飾)所吃的路邊攤是大家熟悉的乾麵滷肉飯、黑白切大組,喝的啤酒也是綠色玻璃瓶臺灣啤酒(Taiwan Beer),怪手阿全(薛仕凌飾)所開的是小發財車,嚼得滿口紅的檳榔、板模工昌仔(游安順飾)喝的提神維士比、保力達等[2],與最後一集老婆昌嫂(苗可麗飾)拍婚紗所煮的綠豆湯等,都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臺灣食物了。

此外,片內充滿著濃厚「台味」,有將近有八成五以上的人物對話,都是使用台語。這些台語對話畫龍點睛地勾勒出做工的人真性情,時而可見他們用這些「很俗」的台語,表達出真實心情感受或人生「智慧」,諸如「看什麼醫生?錢就是我的醫生」、「如果作夢能過得比較快活,多作點夢又何妨?」,或是「為什麼工地的人都喜歡養狗,因為人的良心都被狗吃掉了,狗比人還有良心」等,每集出現的數十句台語金句,儘管帶點苦澀卻讓人拍案叫絕[3]。

影集「做工的人」由演員李銘順(左起)、游安順、薛仕凌等人演出,為真實呈現工人在工地工作模樣,還創下台劇首次進駐大型鋼骨工地實景拍攝紀錄。(大慕影藝提供)圖片來源:中央社

當然,影集內最打動我心,就是片內具有的強大「正能量」,這樣的正能量不是透過離奇曲折劇情展開,不似過往許多影集「套路」,〈做工的人〉內的小人物,以一種「互相落氣求進步」(Hōo-siong làu-khuì, kiû tsìn-pōo.)的人生觀與友情溫馨展開劇情。

對這些「尊嚴是留給那些有在領固定薪水的人講的」小人物來說,他們得看工頭心情、看天氣陰晴、看經濟景氣好壞,才能溫暖下一頓。「發大財」當然是他們最大夢想(不可諱言地,這也是許多社會百姓的最大願望之一),且他們也透過諸如投資、開廟、拜四面佛、養鱷魚或做回收等方式,試圖致富。但這些「沒讀書」的人提醒我們,「我知道你想要出頭天,但是歹路不能行。」回歸到本位,工地出意外時,也以「沒事就好,富貴險中求」笑笑看待;他們寧可靠著自己微薄的薪水,去買著一張又一張彩券,自信「我是被神挑選上的人」,旁邊的人馬上就虧「被神挑掉的人」等。

台劇「做工的人」詼諧地描繪工地文化,主演李銘順(左起)、游安順、薛仕凌及孟耿如劇中表現精湛,備受網友肯定。(大慕影藝提供)圖片來源:中央社

每次影集內這些工人發生落魄失意之事,緊接著就是身邊人的安慰,讓人羨慕這樣的朋友存在,然而,除了發大財還有更重要的是,影集內阿祈選擇放棄那張中得 200 萬發票,「我之前有個朋友,很愛做白日夢,問題是他常把我身邊這群人都拉下去陪他一起⋯⋯可是現在回想起來,跟他在一起的那段時間,滿開心的!」這樣的安慰沒有拐彎抹角,直中人心,這樣的友情,淡淡卻是長久。

演員方宥心(右)在台劇「做工的人」中飾演從事特種行業的單親媽媽,也是柯叔元(左)在劇中願意敞開心扉的「鐘點情人」;方宥心表示,這是自己第一次詮釋性工作者,是有史以來尺度最大的挑戰。(大慕影藝提供)圖片來源:中央社

當然,影集內還有許多值得我們深思社會議題,諸如小從工地環境與潛規則、勞工資薪待遇與保險、單親家庭、外籍移工,甚至黑暗面的吸毒、性工作者、高利貸收款,大到都更、年老之際的安樂死與長照等,都是值得另闢專文書寫。而〈做工的人〉結局收得好,儘管許多網友內哀嘆太揪心悲劇收場,但那又如何呢?因為這些小人物生人生走一遭,如同許多廣大臺灣人一般,生活是那麼樸實無華且正面,骨力地做工著。

當然,讀者們在看完影集後,若是意猶未盡的話,慶德推薦可以找林立青散文集《做工的人》一書來閱讀,裡面收錄了 27 篇獨立的工地所見所聞,能讓我們更加體會到,這些可愛卻是真實,不怨天不尤人地留著血汗,正面地一天過著一天做工的臺灣人。

 

 

[1] https://reurl.cc/d0g5Ry
[2] https://tw.appledaily.com/life/20171014/HF75H3GTUNO7QBSMTMMLFE2RGQ/
[3]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影集內的插曲或主題曲也大多由臺灣歌手主唱,諸如久未露面的動力火車,也獻出其片尾曲〈永遠不再〉,周蕙的〈值得被珍惜〉,抑或近幾年前出道的玖壹壹〈打鐵〉、謝金燕的〈姐姐〉,充滿我們熟悉的「台味」。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