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美國為健康而戰 口罩縫製隊從社區展開

住在矽谷巴羅艾托的台裔奧莉薇亞.陳(Olivia Chen)3月底開始與社區的居民一起製作口罩,捐助給醫護人員和郵差等,名為「愛心口罩」的團體已製作超過600個手工口罩。圖片來源:中央社
矽谷巴羅艾托(Palo Alto)的婦女們3月30日起組成「愛心口罩」的團體,以草根力量縫製口罩捐獻社區,希望人人手中都有口罩,以對抗2019冠狀病毒疾病。(Olivia Chen提供)圖片來源:中央社
住在矽谷巴羅艾托的台裔奧莉薇亞.陳(Olivia Chen)3月底開始與社區的居民一起製作口罩,捐助給醫護人員和郵差等,名為「愛心口罩」的團體已製作超過600個手工口罩。圖片來源:中央社

武漢肺炎疫情尚待曙光,美國為了復工,開始積極宣導戴口罩。80 年前,二次世界大戰時,幾百萬個手臂有力氣的「鉚釘女工蘿西」( Rosie the Riveter )是美國的精神象徵,由於男性們上戰場,於是女性們走入職場,進入國防生產線,鉚接金屬零件、建造戰艦和坦克。

80 年後的今天,病毒跨越國界的藩籬,每個國家、城市都在為 2019 冠狀病毒疾病( COVID-19 ,俗稱武漢肺炎)疫情奮戰,美國的社區裡有許多婦女們坐在縫紉機前,縫製口罩、為健康而戰。

住在矽谷巴羅艾托( Palo Alto )的台裔奧莉薇亞.陳( Olivia Chen )告訴中央社記者,剛開始是幾個媽媽們發想手作口罩捐獻的點子,由巴爾瓦( Ann Balva )等人在3月 30 日組織網路社群,以熟悉口罩文化的亞裔婦女為班底,很快地經由社區的網路群組傳播,擴展成跨族裔的力量。

到目前,名為「愛心口罩」( Mask of Love )的團體已製作超過 600 個手工口罩,另外募集捐贈了 2100 個醫療用口罩,還將繼續以草根力量手作更多口罩。

交換物資、收集口罩,皆保持社交距離;鬆緊帶最缺貨、必須創意發想,縫線會突然不夠要調度,奧莉薇亞.陳說,「有趣的是,我不見得認識這些人,我知道愛心口罩的義工們住哪裡,但是我們都沒有碰到面,把袋子放在各家門口外,有點像遊戲」。

這不只是一個小社區的故事,而是全美民眾互助的縮影,隨著居家防疫令讓9成的美國人待在家裡,有人用 3D 列印做防護面罩,而婦女同胞們挖出壓箱寶的布料或床單做布口罩,他們在社群媒體上號召、透過 youtube 教學影片學習技能,貢獻一己心力。

手作的口罩防護力無法滿足醫院防護等級的標準,但是許多美國醫護人員戴兩個口罩,布口罩能夠做為 N-95 口罩下的另一層保護,且可清洗。隨著醫護人員的防護面罩數量補足,「愛心口罩」的捐贈單位已轉向給長照機構、健康相對脆弱的銀髮族群。

父母來自台灣的奧莉薇亞.陳在美國出生,她曾在4年前、獨子3年級下學期的時候,帶他轉學到台北新生國小就讀了一年半。

「台灣的防疫腳步與戴口罩的風氣走得很前面,」那段台灣歲月讓她回到美國有引領口罩風潮的依據,「很驕傲我是台灣人,我做的事情有影響力,相信只要做就有力量」。

「家」成了美國防疫的第一線,義工服務更展現了家庭事業的精神。奧莉薇亞.陳說,她的母親許碧雲把以往做女紅的布捐出來,她 70 多歲的父親陳祥文與父執輩長者有錢出錢、有力出力,7年級的兒子在美國公立國中「生活技能」( living skills )課學過使用縫紉機,也加入口罩製作部隊。

3個星期來,母子倆累計口罩成品上百個,她很開心手藝愈來愈進步,但強調愛心口罩「不需要完美,這不是比賽,只是希望最終讓每個人手上都能有口罩」。

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 CDC )在4月3日宣佈鼓勵美國人戴口罩,從 22 日開始,舊金山灣區民眾外出必須有面部防護。如果口罩是這場疫情的防禦武器之一,誰會知道中學時家政課的裁縫技巧有一天要派上用場呢?

美籍台裔的奧莉薇亞.陳(Olivia Chen)就讀7年級的兒子在美國的公立國中學過怎麼使用縫紉機,也加入製作「愛心口罩」行列,協助社區對抗疫情。(Olivia Chen提供)圖片來源:中央社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