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猛禽擬態驅鳥 池上小農營造環教場域

圖片來源:中央社

池上青農魏瑞廷友善環境,將區塊鏈應用在稻米生產上,近日還參與全國環境教育獎評比,希望以自身的經驗鼓勵青年返鄉,為鄉村注入新血,活絡地方經濟與活力。

第 7 屆全國環境教育獎日前進入複賽,魏瑞廷參加個人組與全國初選出的 20 名對手競爭,再與 6 名進入複賽資格者一決勝負,爭取特優獎。

10 多年前回到池上,魏瑞廷在故鄉土地上實踐永續耕作,以生態友善、有機種植的方式生產銷售池上米。他因為導入區塊鏈概念成功將米行銷到香港、南加州、杜拜、梵諦岡等地。

由於區塊鏈利用網路雲端清楚記載耕種的一切,種植過程透明,魏瑞廷利用友善的天敵方式來面對農作的各種危害,這也讓環教評審們好奇他是如何以老鷹風箏和鷹偶嚇退害鳥。

目前正是花東縱谷的農田進入一期稻作插秧期,但農民仍要忙著補秧苗,因為水田會遭到紅冠水雞、花嘴鴨等在播種後啄食種子及踐踏苗株。

魏瑞廷說,利用老鷹風箏,隼、貓頭鷹等猛禽偶來驅趕鳥類及花嘴鴨,等過了秧苗期不怕破壞後,收起老鷹風箏和猛禽偶,鳥類又會回來;再以鴨哨把花嘴鴨引回水稻田間,讓農民討厭的花嘴鴨變身為抑制福壽螺的「田間糾察隊」。

他說,去年開始利用猛禽擬態驅鳥法,躲過成群麻雀等鳥類的啄食,成功守住豐碩稻穗。根據區塊鏈的紀錄資料顯示,去年稻作 9 公頃總收成約 4 萬 7600 公斤,而施行友善驅鳥法後,上一期總收成長為 5 萬 1600 公斤,增加了約 4000 公斤。

魏瑞廷表示,掛上老鷹風箏,起初父親和附近的農友都取笑他;今年大家卻都開始模仿他,父親還要他把老鷹風箏做大隻一點。

友善農業不是只針對作物友善,同時也對周遭環境與動物友善,農民學習與在地動物共生、共存,讓水稻田恢復豐富多元的生態。魏瑞廷說,期待為花東拿下全國環境教育獎特優獎,為小農爭取最高榮譽,證實農夫也能作環境教育。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