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相信孩子,等待孩子——二十年後,享受「慢養」的豐收

圖片來源:Pixabay / 作者:5540867

[bs-quote quote=”黑幼龍說:教養孩子要「慢養」,和孩子抱一抱、談一談,相信他、等待他,父母轉向孩子、孩子轉向父母,不追求一時贏的方法,攜手贏在人生的終點,才能享受他們帶來的祝福。” style=”default” align=”center”][/bs-quote]

 

我自己這一代六個孩子,只有我的四弟和最小的弟弟及妹妹念完了大學,我和其他三個兄弟都是軍人,都沒好好念書。而我自己的四個孩子學業都很好,可以說是青出於藍。黑家一代代傳承下來,算是慢慢有了進步。

四個孩子現在也都當了爸爸媽媽,他們對孩子的關心,比我們有過之而無不及。當年我如果感冒生病,家裡根本沒人管我,但我的四個孩子生病的時候,因為當時經濟狀況不好,我和太太百齡還賣掉小孩滿月人家送的金鎖片,帶他們去看醫生。現在,我的幾個孫子們被照顧得無微不至,像黑立琍的女兒年紀還小,衣服卻已經整個衣櫃都擠不下,家裡全都是小孫女的衣服,也不管孩子長得快,衣服一下子就不能穿了。只好送給別人家的小孩。不但買衣服大方,孫子要游泳、學體操,他們也都全力支持,我真覺得我的孩子們當爸媽當得比我還要好。

圖片來源:Pixabay / 作者:StockSnap

但我也有擔心的時候,我看他們這麼照顧自己的小孩,包括身體和心理的充分關心,孫子們會不會因此不夠堅強?他們有沒有讓孩子們也受點挫折呢?以前我載老么黑立行去舊金山讀史丹福大學,那時他才十八歲,就有了一部新車,住的是四人一間的宿舍,漂亮的校園裡頭還有羅丹的雕像,跟立行一起漫步在校園中時,我有好深的感觸。相對於我自己十八歲的時候,正準備離家念軍校,卻感覺自己好像變成被社會拋棄的孤兒……這真的是好大的對比。也難怪有時我會懷疑他們是否有堅持面對困難的毅力?他們有辦法忍受沒有抽水馬桶的廁所嗎?我在路邊吃一碗麵會怡然自得很開心,但他們能享受其中的樂趣嗎?

很多父母會跟孩子說:「我當年怎麼樣……怎麼樣……你現在怎麼這樣……」但我只能說人生真的很奧妙,不同年代的人生是完全不一樣的,雖然我們自己會有所感慨,但其實想想也就過去了,不一定要跟孩子講,或把壓力加到孩子身上。

圖片來源:Pixabay / 作者:edsavi30

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和太太談話」是我最重要的思考及紓解壓力情緒的出口。我的孩子們都去過歐洲,我雖然去過兩次。但都是因公出差,沒時間真正深入體驗歐洲風情。有一回兒子從歐洲打電話回來,說他們正坐在英國的公園裡面啃麵包,讓我好生羨慕。小兒子立行現在自己創業,上回到佛羅里達州參展,很辛苦,參展結束後他們安排順道到邁阿密度假,我一聽到就跟太太說:「哎呀,爸爸都還沒去過邁阿密,孩子怎麼可以去!」雖然是開玩笑的,但百齡會告訴我,不應該說這些話讓孩子覺得內疚和罪惡感。

我和太太經常把孩子們的事情拿來當聊天的題材,孩子說過的話、做過的事,有哪些令我們感動,哪些令我們好氣又好笑等等。像女兒立琍在學校很活躍,參與很多社團,有一天大哥黑立言就跟妹妹說:「你這樣參加很多活動,非常活躍,以後可以申請哈佛喔!」沒想到立琍馬上說:「我才不要念哈佛呢,我要好好享受人生!」因為我經常不在家,透過和太太的分享,可以多了解孩子的想法及成長過程。如果夫妻間可以不要談太多房子、股票、車子,而是把時間花在討論孩子身上,也是增進夫妻及和孩子們感情的一種方式。

圖片來源:Pixabay / 作者:quinntheislander

其實教養小孩沒有一個標準,沒有誰對誰錯,但我想大部分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個負責任的人。就像孩子們選擇自己的另一半,這是他們在自由意志下做的決定,要和選擇的人共度一生;現在四個孩子的婚姻都很幸福,我相信偶爾也會吵架、不開心,但這都是自己的決定。所以不會有怨言。不只是婚姻,工作、讀書都必須為自己負責,如果希望孩子能夠為自己做的決定負責,那麼我們在教養小孩的過程中就必須給他們自由選擇、勇於承擔的機會。

如果將我和太太結婚四十年來,教養孩子的原則做一個總結,那就是我們真的給孩子很多自己做決定的機會和空間。

當然,要讓孩子們自己做決定、自己負責的過程中,也會擔心孩子們會不會吃虧?是不是交了壞朋友?或是會不會受到誘惑?像黑立國曾經交了不少壞朋友,黑立琍也一樣,但這要回到原來的論點,你是要讓他嘗試一下,受了罪,吃了虧,讓他們自己去思考,這輩子要不要跟這樣的朋友在一起?還是要把孩子保護住不讓他們碰到這些誘惑?我認為就算孩子成長的時候你死命保護他,但以後還是會面對這些問題。等開始工作,他可能會因為缺乏自我思考、為自己決定負責的歷練,而碰到更大的挫折。

所以,經過前二十年培養孩子們自由決定、自我負責的過程後,近來這二十年,他們每一個人在工作及家庭上,都有不錯的生活,我倒感覺很像是前二十年的「慢養」教養方式,終於有了豐碩收割。

圖片來源:Pixabay / 作者:sabinevanerp

本文摘自《黑幼龍的慢養哲學:幫助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找到力量》一書。

[taronews-styles book_title=”黑幼龍的慢養哲學:幫助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找到力量” book_author=”黑幼龍 ” book_publisher=”時報出版 ” book_publish_date=”2020/01/14″ book_cover=”https://cdn.taronews.tw/files/2020/01/2020-01-301.58.10.png” book_link=”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taronews/products/0010845150?sloc=main&utm_source=taronews&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utm_campaign=ap-202001″ book_link_text=”博客來購書” ext_link_1=”https://www.taaze.tw/apredir.html?155785702/https://www.taaze.tw/goods/11100896687.html?” ext_link_text_1=”讀冊生活購書” ext_link_2=”http://www.readingtimes.com.tw/ReadingTimes/ProductPage.aspx?gp=productdetail&cid=mcje(SellItems)&id=VAV1010″ ext_link_text_2=”時報悅讀網購書” style=”book”][/taronews-styles]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